如何走出社交孤岛?

心理学研究表明,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社交行为的价值,更勇敢地主动联系,在建构社交关系网的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1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2022年9月3日,上海,市民在徐汇区武康路上的咖啡吧外与宠物玩耍。 (视觉中国/图)

人生的道路越走越远,社交关系网却未必越来越宽。社会上遇到的人不算少,但对不少都市里行走的人而言,孤独仍是一种常有的体验。有时候,孤独是通讯录里渐行渐远且久未联络的同学和朋友,有时候,孤独是楼上楼下时常见面却从不交谈的邻居,更有时候,孤独就是“一个人也挺好”的习以为常。当以前的社交关系网越来越小,但新的社交却不曾开启时,面对疫情中突如其来的社交隔离困境,一些人恍然发现自己处在社交的孤岛。

但实际上,身处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可以有一个更大且更有韧性的社交关系网,把孤岛相连,获得抵抗孤独的力量。最近,一项心理研究发现,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社交行为的价值,更勇敢地去主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别低估自己的主动

通过对超过五千人开展系列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主动联系其他人时,会倾向于低估对方对此的欣赏和感激程度,但实际上,对方会比预想的更开心。这一研究2022年7月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很多人已经与他们生命中曾遇到的人失去了联系,无论是高中、大学里的朋友,还是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这些过去经常见到的人,现在很多已经在外地工作了。我觉得很多人其实想去重新联系一下,但是却比较犹豫。”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匹兹堡大学商学院研究人员刘佩洁(Peggy J. Liu)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这些人的犹豫可能是不必要的,因为,对方可能比想象的更希望被联系。考虑到很多研究都表明维持与他人的社交联系有益于身心健康,我希望最新研究的结论能够鼓舞更多人去重新联系那些他们已经失去联系的人。”

在最新研究中,通过回忆和现场实验,无论只是简单问候,还是附带小礼物的打招呼,无论关系远近,实验参与者在主动联系朋友时,总是持续性地低估自己社交行为之于对方的意义。进一步研究显示,惊喜的感觉在这个低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证实被联系的人会特别关注惊喜的感受,如果一个场景里,主动联系的社交行为并未令对方惊讶,那么这种低估的效应也就消失了。而且,虽然联系关系或近或远的人都可能出现这种低估效应,但当人们突然去联系那些关系不那么亲近的人时,这种低估的效应会更强。关系更远的人一般被称为弱关系,这意味着双方对打招呼这类社交行为之于对方意义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