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嚷嚷缺觉的年轻人,正在流行通宵爬山

谁能想到,广州“耆英乐园”白云山最近成了年轻一代的朝圣地。

每晚都有一大批年轻人涌入,目标直指最高峰“摩星岭”,誓要看到传说中广州的“最美日出”。中老年人早上“行山”之时,恰好就是年轻的“夜爬人”下山补眠之时,一老一少,完美错开,互不打扰。

社交媒体上也不乏年轻人分享白云山的夜爬朝圣之旅↓

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清晨六点人山人海的白云山顶。

为了体验这趟朝圣之旅,看到传说中的“最美日出”,城画编辑集结了一支“夜爬小分队”。以下是发来的体验报告。

歌声、笑声、闲聊声 夜爬远比想象的安全和热闹

因为是第一次爬白云山,还是晚上,人菜瘾大的我们决定先在网上做做攻略,和资深山友交谈后,总结出以下几个出发前小tips:

1.出发前提前做好核酸,根据最新要求,进白云山需提供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提前在公众号“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购买进山门票(选择方便的入口购票即可),如果需要前往摩星岭看日出,还需额外购买相应时段的景区门票;

3.出发前留意天气预报,下雨就取消行程;

4.轻装出行,穿长裤(可能要席地而坐),带一件薄外套,以防夜间降温,最好背背包,带齐证件、饮用水、驱蚊水、零食、野餐垫、干湿纸巾。

摩星岭的火爆,从抢票就能感受出来,尽管提前了2天,我们一行7人还是没能抢到0点-8点的日出票,无奈之下决定更改计划,买20点-22点的票,提前进山。

晚8点45分,我们到达白云山南门。

为保证夜爬活动圆满完成,领路人由小分队中唯一有丰富白云山攀爬经验的老广Yuna充当,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在宽敞的山道上闲散地前进,一开始路上人并不多,算得上是一片寂静。

因为人少,山脚处显得很是寂寥

不时有人朝我们迎面走来,大都是刚锻炼完下山的老人或家庭客,看到我们大晚上的才上山,大家的神色都见怪不怪,见我们拿着相机,小朋友还友好地朝我们比了耶.。

朝我们镜头比耶的小朋友

看见此情此景,我们心里不禁纳闷,怎么和网上讲的络绎不绝不太一样,难道是我们来的太早了?

这种疑惑很快就消散了,沿着山路再走了十几分钟,就开始偶遇成群结队背着书包的年轻人,环境也慢慢变得热闹。那刻,我们不约而同觉得:终于闯进夜爬的“结界”了!

越往上走,人越来越多,大家边走边聊,很是热闹

我们观察发现,来夜爬的大都是4人以上的小团体,男女比例基本是1:1,大家上山的步速也不快,以散步为主,还时不时会停下拍照,累了就直接坐在地上休息。

来夜爬的山友很多,都是陌生人,可大家没有明显的隔阂与界限感,边走边时不时有人搭话——

“你们怎么都坐下啦?”

“20岁的年龄70岁的身体,真·三步歇两步。”

“带着相机来,你们是来采风的吗?”

爬累了的小分队坐在路边休息

爬山过程中,小分队还在路上偶遇了不少街猫,山上小猫见惯了热情的人群,看到镜头也不躲避,胆大的甚至会主动上前打招呼。

山路里的喵星人

除了闲聊声,夜晚的山路上更多的是歌声。

一路向山顶爬去,沿途不断有人播着歌,其中以陈奕迅和林俊杰的歌最多,山友们也不吝啬嗓子,能跟唱的都跟着唱,“来时如夏日,聚散匆匆。仿佛迢迢长路匆匆的一梦,不忍惊动......”

山路灯光昏暗,偶然遇到灯光、反光镜,大家都会招呼其他正在爬山的其它小团体帮忙拍照。甚至每次小分队举起相机,就会有路人朝我们比耶。

在歌声、闲聊声、招呼声中,夜间山风的孤寂感也被吹散。

入夜后,风在山林的加持下吹散了广州白日久久不散的暑热,夜晚的山径仿佛成了广州第一批触碰到秋意的地方。

不同于想象中的没有秩序、荒芜寂静,夜晚的白云山灯火通明,山路两旁的便利店、自动贩卖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健全且便利,各个固定歇息点上还会有值班的保安站岗。

可以说,越往高走越打消了我们心里对初次夜爬的的不安感。

在山径随处可见24小时便利店和公共厕所

披荆斩棘,方能进入摩星岭

离预约上摩星岭的时间只剩二十分钟时,小分队到达了山顶广场,这是抵达摩星岭前最后一个大型休息平台,很多年轻人在此休整。

我们听沿途保安说,摩星岭是严格按照预约时间执行检票的,超出1分钟都可能进不去。为了按时赶到传说中的日出最佳观赏点,我们决定不再走走停停、合影拍照,沉默地加快了脚步。

在山顶广场休息的山友

最后几千米仿佛长跑里的最后一圈,最累,也最容易放弃,我们也感受到全速向上带来的身体上的疲累。终于,赶在9点59分我们抵达了摩星岭检票口。

在刻有“摩星岭”三字的大型塑石前,我们遇到了陈叔和一群高中生,他随身播放着音乐,包里还插着“XX登山团体“的旗子,远看还以为是夜爬旅游团。

陈叔很是健谈,看着我们背着相机主动问:“要不要帮你们合张照?”,还一路跟我们闲聊,说自己已经爬了30年白云山,开始是自己爬,后来每周三次义务组织山友爬山,已经坚持了23年,当晚和这群高中学生的相遇纯属缘分。

“在山下碰见了,看他们说是第一次爬,那就跟着我一起吧!有个照应。”

队伍前方举着鲜艳小黄旗的便是陈叔

遇上了大神我们也赶紧“抱住大腿”,跟着陈叔,我们走到摩星岭最高峰的平台门口,虽然还不到11点,可平台门口就已经拉起限流警戒线(平台内限流200人),隔着栏杆也能看见,整个平台都是人。

在摩星岭最高峰平台处,不到11点就已经人满为患

夜晚涌入白云山的年轻人 只是换了个地方玩游戏?

11点过后,我们终于如愿进入顶峰限流区,几经犹豫,找了一处空地坐下。

周围很是热闹,像是几百个剧本杀同时进行的现场:有人在吃零食,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桌游,当然也少不了各种手游BGM。

在平台处坐下休息、睡觉、玩游戏的山友

听着此起彼伏的嘈杂声,环视着周围不精致且杂乱的环境,我突然觉得,也许夜爬对年轻人来说,不是精致露营的别致解法,一群人换个地方围坐在一起聊天、玩手机,天气好的话,还能看个日出,这样的夜爬,本质上还是对社交活动的追求。

十二点过后,摩星岭的热闹逐渐褪去,静谧占领主场,聊天声越来越小,玩游戏的朋友也带上了耳机,伙伴们也都相互分工,轮流着小眯一会,养精蓄锐。

睡不着的小伙伴们一起坐在阶梯上远眺广州城区,吹着凉爽的秋风,大家的心情也随之平静,开始期待几个小时后的日出。

晚上12点后在白云山远眺广州城区

差一点,就和日出擦肩而过了

凌晨4点半,离日出还有两小时,山顶区接连响起闹铃声,提醒大家到点该往东边占位、架拍摄器材了。

凌晨4点,从沉睡中苏醒的山友纷纷朝东边占领日出观赏位

到了6点,天已经完全亮起来,可登山那天云层厚重,雾气弥漫,到了天气预报预计日出的时间,太阳仍不见踪影。很多人都失望地叹气说:“雾太重,白白花十块钱来山里当保安。今天肯定看不着太阳。”有人甚至已经收拾东西下山。

“要不我们也下山吧?”小分队里其中一个熬了一宿没睡的小伙伴鼓起勇气说了一句。

“再等五分钟!”另一个伙伴仍不想放弃,觉得好不容易来一次,再等等。

举着手机和镜头等待日出的山友

我们又站了十分钟,幸运的是,远方的云雾在慢慢散去,在云烟之间隐约闪出半个像浸着红油的咸蛋黄般的朝阳,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和快门声。

虽然充满波折,但最后还是如愿看到了日出

看到日出后,山顶的人群逐渐散去,在离开摩星岭前,小分队提出一起合张影吗,在下山返程路上,大家不止一次地说:下次有机会,我们要一起快乐再出发!

事实上,这次小分队集结得很临时,在赴约前很多人可能只是点赞之交的网友,在朋友圈看到邀约就加入,目的也只是单纯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户外冒险”,在户外攀爬的过程中,随着聊天,互相轮流提重物,大家很快就熟络了起来,成了朋友。

小分队合影

我们的情况也和大多数来夜爬的年轻人类似。

在和路上行人的聊天时,我们问“为什么来夜爬?”,有人说想看看日出,也有人说享受说走就走的旅程,但更多人坦言,自己是“陪朋友一起前来”。爬山发烧友陈叔也直言,“爬山群里年轻人很多,一开始很多也互不认识,组队爬山成了好友,甚至成为伴侣的也大有人在。”

近12个小时的互相陪伴,加之夜爬本身带有的冒险感和陌生感,让同行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持,也更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擦出友情、甚至爱情的火花。

后疫情时代,大家前所未有地依赖线上交流、文字互动、表情包social……同时也渴望和人的接触。以夜爬、露营、飞盘等为首的集体式户外活动似乎给渴望交流的年轻人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在一次次探索自然、走进自然中,寻找灵魂共鸣的彼此。

最后,重阳临近,城画君整理了一份重阳期间(10月3日凌晨6时-10月5日凌晨4时)进入白云山需要注意的事项:

祝大家,夜爬顺利~

(图 杜漾思 许淳瑾 黄咏楠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