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丨智库观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创造类型、分享群体和分配原则带来影响。

责任编辑:侯明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闭幕,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讨论仍在继续。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海内外媒体热议的关键词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企业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载体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无疑为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价值创造类型、价值分享群体和价值分配原则带来影响。

图:中国式现代化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从资源耗费到和谐共生、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企业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前,多数企业正在响应政府“减污降碳”号召,改进生产流程、能源结构、管理方式,优化供应链等,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企业间秉持真实亲诚的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相互合作,互利共赢,将以往基于价值转移、劳动力剥削、资本收益的财富获取方式调整为关注于价值创造、科技创新和重视劳动的新的价值创造方式。要求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从以往的零和博弈转换为合作共赢,通过不断做大“蛋糕”的方式增加共同分享蛋糕的基础。

企业的价值创造类型从追求物质财富到追求双元财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有高的物质财富追求,同时有高的精神财富追求。

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存在的前提,精神财富相较于物质财富更为抽象,但涵盖范围更为广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提升。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要求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不但要有物质追求,要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同时要有精神追求,一方面要“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以促进产业革新;另一方面重视自身精神财富的凝练、分享与传承,创造精神财富并传播给社会,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的价值分享群体从股东到超越传统利益相关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要求企业要将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纳入到企业的视野中,使其成为企业资源转移的对象。

企业以“股东至上”理念识别利益相关者,必然会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在与掌握稀缺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交换,这种自利性主导的社会责任行为导致资源的分配向资源富集的群体集中,反而会加剧资源分配的不公,这显然不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企业调整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即抛弃自利性动机,逐渐建立起利他动机,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和引导企业将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纳入到企业的视野中来,使其成为企业资源转移的对象。

企业的价值分配标准从经济利益最大化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强调企业在物质层面通过收益创造、收益分配和收益转移实现共同富裕;在精神层面重视自身精神财富的凝练、分享与传承,从而实现财富的共创共享。

面向共同富裕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旨在促进形成企业与社会群体的共生关系,依托于共生关系,企业在收益创造过程中要基于价值创造、科技创造、劳动创造进行物质财富累积;在收益分配过程中要兼顾多方利益相关者,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在社会财富三次分配中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收益转移机制对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性帮扶、赋能欠发达地区等方式,助力保障民生,促进各阶层物质财富转移。

在创造和分配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共同富裕理念的融入会对企业目标、企业愿景、企业文化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有极大的影响,重塑后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会进一步凝练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在共生共益生态圈中进一步传播,普惠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而精神财富的分享又会在社会群体中产生面向企业的广泛的凝聚力,成为支撑企业更为高效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源泉。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企业生态圈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此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之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就是要实现企业的中国式现代化,用和谐共生和合作共赢的方式创造二元财富,让更广泛的群体受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网络编辑:伊责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