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矿石与生命线:一条修了十四年的公路

张海萍记得曾有一块巨石砸中了货车驾驶舱,但幸运地落在了无人乘坐的副驾驶座位上。“驾驶员吓得不轻,当天就徒步下山,辞职回家了。”

绵茂公路正式动工是在2009年9月8日,按照当时的计划,22公里的汉旺至清平段将用两年时间建成。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3日《南方周末》)

发自:四川绵竹

责任编辑:吴筱羽

工人在悬崖半空中进行加固山体的喷浆施工。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一块登机箱大小的花岗岩杵在施工便道中央,左侧是绵远河,右侧,山崖近乎垂直,崖边还摆着警示牌:小心落石。

从颜色来看,这块白花花的岩石更可能来自河流,前一天山雨下了一整夜,上涨的河水在施工便道上留下不少干净的石块。

2022年6月23日,绵茂公路工程师徐子恒开着一辆北京吉普前来,丰富的经验令他意识到这是一块搬不动的岩石,只得折返。

徐子恒29岁,八年前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当时这辆吉普车还新,由于常年行驶在坑洼的便道,如今方向盘虚位很大,要想右拐,至少得打一整圈。

他们经历了这条路的过半工期。

从第一支勘查队在2008年9月2日出发算起,全长56公里的绵茂公路已修了14年。它是2008年汶川地震29704个灾后重建项目中最晚竣工的工程,它的通车将宣告这项万亿重建计划收官。

14年太久了,以至于许多事物都变了。

洪水抬高河床,改变了公路的线位;沿途的磷矿悉数关停;终点的茂县光明乡已撤并为富顺镇;2009年开始参与香港援建的时任香港特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2022年已卸任特首;承建商四川路桥也在2021年重组为蜀道集团,成为四川省第一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

蜀道通常用以形容东向、北向出川的道路,但近年来的考古显示,古蜀人很可能是从西部的茂县翻越龙门山脉进入成都平原,其路线大致与绵茂公路重合。

绵竹市和茂县都是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绵茂公路沿线的汉旺镇、清平镇和茂县县城都是当年报道中的孤岛。这条链接孤岛的生命线起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穿越龙门山脉,抵达川西高原的边缘。汉旺镇至清平镇段已于2016年开通,从清平镇至茂县县城的34公里将于2022年年内开通。

绵竹市和茂县分属德阳市和阿坝州,四川最后两个相邻不相通的市州。

绵茂公路走势示意图。目前,从绵竹市清平镇到茂县县城,绕路需要三个多小时车程,绵茂公路开通后,这一行程有望缩短为一小时。 (梁淑怡/图)

孤岛转型

从汉旺镇出发,以40公里的限速,花20分钟穿过三条长长的隧道,一片小平原豁然开朗。绵远河水奔腾环绕,远处是苍茫的龙门山脉。

清平镇就在这片小平原上。绵茂公路二期工程项目部设在这里,工程师们常年驻扎。他们发朋友圈时喜欢添上“金色清平景区”的定位。清平镇遍植银杏,秋天时变身雪山下的金色山谷。

清平镇是理解绵茂公路的一支楔子。

这个小镇原本属于茂县,居民大多有羌族血统,地方志里以“攀萝附葛而行”来形容茂县和清平之间的交通。1951年划归绵竹后,小镇发现了矿产,修通了公路,渐渐地,不再有人熟悉通往茂县的险径。

如今,以清平为界,绵茂公路分为两段。2016年建成段将清平与繁华的平原相连,清平人从此放弃了矿山和财富,人们重新学习羌绣,换上羌服,点燃锅庄,烘烤腊肉。即将通车的后通段将清平与包括九寨沟在内的川西民族地区相连。

眼前这个山镇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被夷为平地,连山坡上的银杏都大片倒伏。重建的民居整齐划一,彩色的民宿填满了山间平地。盐井村村民谢芬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