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条”力度空前,房地产“时间换空间”

16条中提到“可不调整贷款分类”,实际上给了银行“时间换空间”的机会。

松绑后的预售监管资金主要是用于“保交楼”、救项目。

“在消费端停滞的情况下,土地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责任编辑:冯叶

楼市复苏的关键是恢复购房者信心。 (视觉中国/图)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一波迅猛的支持政策,与过去不同,这次由金融机构主导。

2022年11月11日,央行与银保监会印发的内部文件《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16条)流出,针对房企融资、风险处置、“保交楼”等出台了16条措施。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撰文称,自2021年9月底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边际调整以来,本次政策力度最大、措施最为具体。

次日,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联合印发《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松绑部分预售监管资金。

更早些时候,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8日发文称,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企债券融资。这项金融工具又被称为“第二支箭”,是针对部分民营企业遇到的融资困难问题所出台的政策组合中的一支。

“关键词是信用、信心。16条等政策就是重建房企信用的一个过程。”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股市、债市最先反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11日午后,房地产板块直线拉升,截至收盘,房地产开发板块大涨4.76%,十余股涨停。周末过后,房地产开发板块于14日继续走强,上涨1.36%;同日,地产债也迎来大幅上涨。

支持合理展期

16条全文多处使用了“鼓励”的字眼,最受关注的一条措施是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这应该是一份指导性的文件,落地的情况要看各(金融)机构对文件的认知。”一位在银行做贷后风险管理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谈展期首先是要符合银行风控体系的要求,其次必须要实现资金的封闭式管理,还可能要增加增信措施。

对现金流紧张的房企而言,若金融机构执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