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姐弟恋比例超过同龄结婚比例,姐弟恋怎么流行起来了?

社会舆论不应对婚龄差距较大的“女大男小”指手画脚,动辄说女性“吃嫩草”、说男性“恋母”,这本质上是将女性的生育功能看得比个体还重要,也说明男女平等的进程还需推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姐弟恋为何开始流行。

责任编辑:刘韵珊

(IC photo / 图)

近日,全国多地发布2021婚姻登记大数据。

其中,安徽省去年登记结婚的姐弟恋(即“女大男小”)超过两成,而杭州市去年也有万余对姐弟恋步入婚姻。这两地姐弟恋占比均超过男女同龄结婚人数的占比。在武汉的婚恋市场上,同样出现了姐弟恋需求上升的趋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姐弟恋并没有得到舆论的普遍支持。社会对于姐弟恋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动因是什么?

“男大女小”仍是主流

任何婚姻必然存在匹配,夫妻年龄的匹配又是最基本的,也是性别地位、社会心态很直观的体现。从古至今,“男大女小”都是婚姻匹配模式的主流,固然当下一些地方“女大男小”的姐弟恋开始流行,也仍没有根本上扭转这个趋势。

从我国周朝开始,男女成婚的年龄规定就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男大女小”模式,之后不同的朝代对于男女婚配年龄有不同的规定或倡议,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或“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但从来不曾出现过“女大男小”的模式。

包括当前我国的婚姻法,男女法定结婚的年龄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仍然是“男大女小”。

多年来,不同的学者所做的多个抽样调查,也均佐证了“男大女小”才是婚姻中的绝对主流。

比如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风笑天,利用2008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五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