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篇好散文,看见自己

转眼间,2022年竟只剩最后几十天,回望这悄然溜走的一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

是不是好像发生了很多事,见了很多人,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总是绷紧心弦,最后忙得连时间都了无痕迹呢?

其实很多时候,忙碌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的心。

生活总是匆匆过,但当我们提起笔,沿着文字,穿梭在回忆的隧道时,会发现,紧绷的神经随之松弛,那些曾经因匆忙而忽视的时光,也被一一召回。

在这最后的几十天,我们诚邀你加入《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码,用一篇篇散文,梳理自己的过往,逼视自己的内心。

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举行。其中,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的得主之一,庞余亮老师,也是我们本次散文课的讲师之一。

在他看来,“散文写作,与诗歌写作、小说写作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它是完全向大众敞开的。我手写我心,散文写作是为自己的生活开凿出一个窗口,也是在有限的人生中完成无限的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下周五(11月25日)将开启第一节正课,目前已经有1800+名学员陆续进入社群,高手云集,这个秋天,他们即将共赴一场散文写作之旅。

这些学员里,有不少是记者、编剧、作家等文字工作者,期待在这里学到散文名家十数年的写作经验,拓宽视野,突破写作瓶颈;

也不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品牌宣传从业者,不满足于既有表达,希望拓展自己的文字疆域;

此外更有许多各行各业的写作爱好者,他们或许不是靠写作为生,仍然不断追求写作技艺的精进,希望通过文字更好地表达自我,记录生活.......

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散文爱好者们相聚于此,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他们将在这里进行思维碰撞,互相交流学习,以及跟随7位散文大家,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傅菲、庞余亮、塞壬、黑陶,学习如何从“选材-结构-情感-语言”等维度,将散文写精彩。

7位散文家

20节音频课+6场视频直播答疑+作业点评+

投稿绿色通道+杂志社主编空降分享投稿经验

原价599元

单人购买499元

3人拼团仅需459元

南周会员购买仅需439元

11月25日正式开课!

点击下方按钮,立即报名训练营

01

探寻散文之道

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不会要求你写小说、写诗,但一定会要求你写散文。因为现代人的生存就是一个散文化生存,我们都以散文的方式活着。在散文中,我们整理和表达我们的经验、情感、知识、思想,努力去构建、去确认一个自我。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些小说家、那些诗人也写散文,写诗也许是跳跃,写小说也许是跑步,一个人不能永远跳跃和跑步,他的正常状态、日常状态应该是散步,散文就是散步,在现代,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已经失去了它在古代所具有的宽泛的、实用的社会功能,你的散文写作不是为了上班,你就是在散步,但谁能说散步不重要呢?

——李敬泽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鲁迅文学奖得主

02

如何挖掘有价值的素材?

刚开始写作时,我写了大量语言唯美的乡村抒情散文,但我发现,这是一种耗才华、虚空化的写作,这样写下去,会直接写“死”自己。我搁笔了。直到我患上重度失眠症,并把这个经历写了下来,才找到新的题材开掘方向——从具体的生活中,直接检索素材,藉此表达人的生活、精神、困境。

2013年以来,我写的每本书都不一样,从乡村到自然,从风物到动物,我不断开掘题材。但无论题材如何变化,唯一不可变的,是散文文本里弥漫的作家生命气场。这需要一个散文作家,经常梳理自己的过往,逼视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会挖掘出很多被他人忽略的素材,构建自己的文字帝国。

——傅菲

百花文学奖得主

三毛散文奖得主

03

如何抵达“似散不散”之境?

16岁那年,我疯狂爱上了文学创作,但是专业与中文系毫不相干,于是凭着一股热情盲目写作、盲目投稿。我几乎每天都写,隔三差五,都去邮电局寄稿,然后再从邮电员那里悄悄领回鼓鼓囊囊的信,肯定是退稿。这是第一年的事。第二年退稿是适当少了,第三年的用稿占我投稿的十分之一。

有了一定发表量后,我决定把发表的稿件和原稿对比,发现修改得最多的是我的开头,于是加强了对散文结构、特别是对开头的训练。我也会把被退回的稿件又重新写一遍,再写之后,对比着找原因,《半个父亲在疼》《小先生》中有好几篇散文,都是反复写了好几遍的散文。

人生在世,最多一百年。如果不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那是遗憾。如果不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最好,那更是大遗憾。学习并熟练运用好散文结构,就是讲好自己人生故事最好的木桨。

——庞余亮

鲁迅文学奖得主

万松浦文学奖得主

04

情感如何支撑我们的写作?

很多年前我跟一位导演交流,他说你认为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我犹豫了一会,说是不是想象力?他摇头,说我觉得是情感。我当时觉得,情感是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什么可供阐释的,它也没有那么位居轴心的重要性。

而现在,我很尊重情感的力量,尤其对于散文写作来说,情感是最基础的准备,就是像空气、土地、水流那样养育万物。想象力当然重要,但是想象力也要生长其间,包括我们手法的创意、角度、风格,也包括语言上的湿度、弹性、营养等等,都需要被孕育在情感里。

我甚至觉得,哪怕有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动笔,不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还是由于自我怀疑,只要情感足够真挚和充沛,就能保证你未来复苏的可能,以及拓展自己的可能

——周晓枫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鲁迅文学奖得主

05

如何在散文中呈现复杂情感?

散文写作对我来说实现了自我的表达,对着这个世界表达了“我”。表达了我的发现,我的情感,我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我时常在不同时期去审视自己,我是否还是当初的那个我。或者说,我是不是呈现出了全新的品质与潜质。

散文写作,我力图保证去写我必须写,我愿意去写的东西,这一点很难。每一次的写作,我几乎元气大伤,像大病初愈,散文写作过程是一个把骨血往外掏的过程,是一个精神内耗极重的一个过程。所以,纯粹写散文的人并不多。我真实的收获是,最终,我会成为一个药渣,一个空壳,一朵曾经精彩绽放过的花,一种纯粹的燃烧,但,即使这样,我也不会后悔。

——塞壬

人民文学奖得主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得主

06

如何打破庸常的语言流?

我父亲生前是陶瓷工人,他用松枝烧过古老的龙窑。我的生存和劳动方式,实际也是烧制,不同的是,父亲是烧制陶器,而我,是烧制汉语。一己的野心是,通过烧制,让公共性质的汉语,转化成一套独属于我个人的汉语系统。

敬惜字纸,是南方传统。写有汉字的纸张是神圣的,在南方,特别是在徽州,即使是十分偏僻的乡野,也随处可见石砌的“敬惜字纸”的炉或小塔。有字之纸,须在炉塔内烧化而不能随意处置。

在写作中,汉字之于我,既是一众供我驱策、英勇搏杀的将士,同时,又是我心中一尊尊虔诚敬崇的神。

——黑陶

三毛散文奖得主

万松浦文学奖得主

07

如何提升散文的美学境界

我年轻时候的写作,包含着一种虚妄的愿望,想能不能把传统更多地拽进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但其实那个时候是一种空泛的遐想。人的遭际没有到那个地步,没有感受到那种复杂的境遇,没有正常地构成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到今天我和古典传统之间,是某种握手言和。我终于理解了你,你也终于照亮了我。我牢牢地知道我的阵营在哪里,我必须时刻和我的阵营——山河、草木、民众待在一起,我得不断提醒自己,做他们的同路人。只有这样,我的写作才能够延续下去,我的整个生命才有意义。

——李修文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鲁迅文学奖得主

这些散文家不仅揽获了散文领域大大小小的重要奖项,其中还有不少已经是“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的鲁迅文学奖的评委

这一阵容,让南周书院社群里的老学员们激动不已,课程才推出,就第一时间“拿下”,还直呼“这价格太吸引人”!

如果想要跟着这波老师学习,千万不要错过!

更有6场直播答疑、作业点评、投稿绿色通道、杂志社主编直播分享投稿技巧等福利,在等着你!

人人都能写散文,为何还要学?

如果让小说家张炜来回答这个问题,他或许会告诉你:看起来平实的散文,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散文“散”,这里一笔,那里一笔,想到哪写到哪,不需要什么技巧。

但其实,不着痕迹的技巧,更需要技巧。

就像化妆,浓妆艳抹,让人看出你画了眼线、擦了口红,很容易,但要化个白开水妆,打造伪素颜的清透感,却需要更高超的化妆手法。

比如汪曾祺写《荷花》:

荷花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上面的雨水水银样地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倒,雨水流泻下来。

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叶枯了。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

这有什么技巧可言呢?

但其实,这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反而是经过精妙的设计,短短的310字,就至少包含了3种结构,写尽人生况味:

·四条屏结构,详写春天,也是人类的童年;浓写夏天,是人类的中年,自信而盛大;秋天是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实用的中年;到了冬天,速度更快,字数更少。四幅屏风是四季,也是人的一生。

·更漏结构,用时辰串起了荷花的生长节奏,荷花从早到晚的二十四个时辰,开放,收朵,正好也是人的一天。

·水墨画结构,从荷缸之空写到荷缸之满,然后再由荷缸之满写到荷缸之空。开始的荷缸里之黑绿红再写到荷缸之白。

这不着痕迹的结构,鲁迅文学奖得主庞余亮,反复读了好几年,才读出来。

或许,正如散文家李敬泽所说,“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不会要求你写小说、写诗,但一定会要求你写散文。

为什么呢?因为散文是基础——

小说中的记叙和描写是散文,剧本里的对话、人物分析、场景介绍也是散文。

我们写散文,就是在训练自己最基本却也是最难的写作能力。写好散文,就解开了各种体裁的文字密码。

在《散文写作训练营: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码》中,我们也从“选材-结构-情感-语言”等维度,搭建好了一套系统学习的方法。

类似前文提到的庞余亮对“形散而神不散”的实战拆解,在课程中也比比皆是:

比如从中国古代文学中训练语感的“炼字法”;

拆解优秀散文结构的破题刀、隐首刀和藏尾刀;

提升散文美学境界的三种写法……

每一节课程,我们都与讲师打磨了好几轮,一步步“追问”他们写散文时最底层的方法,这让平日写起散文来行云流水的他们,也直呼“写到头皮发麻”。

曾做过十余年教师的庞余亮,甚至为课程准备的教案,都有足足7万余字! 

所以,课程或许没有“速成之术”,但一定满是讲师们“摸爬滚打”出来的实践之学!

光一位作家的方法,或许就能助你找到散文写作的灵犀,而这一次,我们有足足七位作家的实战精华!

想要学到,并系统地学到,只在《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码》,仅此一家,不要错过!

7位散文作家

600+分钟系统音频课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陪你发现,散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原价599元

单人购买499元

3人拼团仅需459元

南周会员购买仅需439元

11月25日正式开课!

点击下方按钮,立即报名训练营

学习除了输入,最重要的是要输出。所以在20节系统音频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加入了:

直播答疑:让你零距离与作家探讨散文写作

作业点评:结课作业有机会获得老师点评

投稿通道:优秀作业还将有机会刊发

主编指导:特邀杂志社主编,直播指导投稿秘笈

原价599元

单人购买499元

3人拼团仅需459元

南周会员购买仅需439元

11月25日正式开课!

点击下方按钮,立即报名训练营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