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悲风:追寻燕国往事

享国八百余年的燕国,它最精彩的两大历史事件,即苏秦间齐和荆轲刺秦,其主角都是外国人;而不论是作为间谍还是作为刺客,以这种非同寻常的手段试图打败一个国家或是拯救一个国家,都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步步惊心的传奇色彩。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又起风了。想象中的那群人渐渐隐没在烟水迷蒙的对岸,想象中的酒菜却还散发出袅袅热气,仿佛在追赶刚刚消失的筑声与歌声……两千多年倏忽而过,这条从华北平原横淌而过的河流,让我重又走近那些远去的人和那些远去的事。

河名易水,它因那那次著名的永别而名垂史册。——那一年,他们在河边轻唱: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县易水寒 (视觉中国/图)

燕都

华北大平原延伸到河北易县境内,已经到了它的西部边缘。县城里,凭高西眺,一线黑沉沉的山脉横亘在平原尽头,那就是将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分隔的太行山。易县得名的易水,发源于太行山东麓——其实,易水并非一条,而是分为北易水、中易水和南易水三条。

种种迹象表明,那次著名的永别,应该就在中易水之滨。那个名叫荆轲的男子,当他在高渐离的筑声中慷慨歌罢,众人目眦欲裂、怒发冲冠时,他已跳上马车,前往两千里外的秦都咸阳。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他要去执行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依照当时交通条件,可供他选择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南下,沿着大平原行至今天的河南开封,再折而向西;另一条是溯易水,穿过太行山八条隐秘孔道中的蒲阴陉和飞狐陉进入今天的山西,而后西南行,从蒲津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无端地,我觉得荆轲多半会选择后者。虽然后者行路更为艰苦,但里程要短一些。尤为重要的是,也许,只有从平坦的平原,缓缓登上巍峨的大山——其时,同样有风,拂起荆轲的白袍——他矗立山口,再回头最后望一眼夕光下悲风四起的家园,更符合荆轲的人设。

当荆轲登场时,燕国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而卫国人荆轲,无疑是燕国历史大戏的华彩段落。八百年燕国史,就以荆轲刺秦的倔强和绝望,画上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句号。

燕国的历史,得从易水以北三百里说起。

那同样是一条河,一条比易水还要浅还要瘦的河:琉璃河。琉璃河属于海河流域一条微不足道的支流,当它流到北京房山区时,一座被琉璃河环抱的小镇便以琉璃河为名。小镇东边,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陆续发掘了一批商周文物和遗址。而今,以遗址为依托,建成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的一面墙上有八个大字:鼎天鬲地,受命北疆。这八个字,说明了当年建立燕国,乃是为了保证周朝北疆安全。

燕国饕餮纹瓦当,西周燕都博物馆收藏。 (IC Photo/图)

周代商后,大封诸侯。燕国始受封者为周文王的庶长子,也就是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姬奭。由于姬奭要留在王城协助天子,他并没到封地执政,而是派儿子姬克前往。他本人因采邑在召,故史称召公。这就是说,燕国名义上的第一任国君是召公,事实上的第一任国君则是召公的儿子姬克。

燕国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北部一部分加北京地区。所有诸侯中,燕国地处最北,与它接壤的是称为戎的民族部落。

燕国最初的都城——为叙述方便,姑且称为燕初都——就在博物馆附近。当然,两千多年前一个封国的都城,也就是一个大一些的集镇而已。燕国初立时,与它毗邻的是另一个更小的小国:蓟。不久,燕国兼并蓟国,将首都迁往蓟。蓟的地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