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收地500公顷,香港打算怎么做?

香港政府收地面积大幅增加,是为了配合当前新发展区的开发进度。新发展区,主要位于新界。

一般项目由“生地”变成可建屋“熟地”的时间,将由最少6年减至4年,新发展区等大规模项目则由13年大幅减至7年。

为改善“㓥房”等房屋供应问题,港府施政报告提出,将在未来5年提供3万单位的简约公屋。

责任编辑:冯叶

北部都会区预计将耗时20年建设。(视觉中国/图)

土地和住房问题一直是香港社会的核心议题,亦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称,土地问题重中之重,且政府已找到足够土地,未来10年可兴建达36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超出推算所需求的30.1万个单位。

其后,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在记者会上表示,未来5年,香港将收地500公顷,当中有九成来自北部都会区。收地,主要指回收私人土地。

过去5年,香港累计收回土地不过120公顷,新计划是过去同期收地面积的四倍有余。新一届特区政府收地信心从何而来?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组回复南方周末记者,在加强收地幅度上的最大挑战,是收回土地时无可避免影响到相关范围内的土地业权人及使用人。特区政府在过往几年已在安置和补偿上推出多个优化措施。

配合新发展区开发

香港特区政府想要收回私人土地,通常需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下称《条例》),即现行香港法例第124章。《条例》规定,政府可以根据公共用途收回私人土地,但同时需补偿被收地者。该条例被视为政府收地的尚方宝剑。

不过,这把尚方宝剑在过去使用得十分谨慎。

香港知名媒体《香港01》曾统计,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2019年9月,特区政府引用《条例》征收土地总量为315.4公顷,面积相当于16.6个维多利亚公园,占全港公营房屋用地不足两成。2000年到2018年的年均收地量基本在20公顷以下,其中又有15年小于10公顷。

上述报道还显示,在港府收回的土地中,超过一半位于新界北区,超过六成面积涉及水务工程和相关基建项目,近三成用于公营房屋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教授伍美琴常年研究香港土地规划问题,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特区政府的土地发展惯常以填海为主,而非收地。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规划署和地政总署的数据,截至2021年1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