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新冠药、说服父辈:老人阳了之后,年轻人的焦虑冬季

“好点了”是老人们的口头禅,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愿劳烦孙辈。一位患癌的老太太瞒了孙女八天,才淡淡地说“我应该也是感染了”。

爷爷的病灶基本控制住了,但杨奕并不肯定,哪些药物真正起了作用。“晚上真的睡不着,你不知道你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卡戎为奶奶找到一盒Paxlovid,但小叔叔怀疑是医院骗钱手段。孙辈在大家族里的话语权有限,他最终将来之不易的药物转赠朋友。

责任编辑:谭畅

2023年1月15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牛角村,中医院医师在给老人送药。(视觉中国/图)

82岁的爷爷因感染新冠进ICU后,杨奕常常在夜里无法入睡。伴随着紧张、焦虑,她在各个平台键入搜索关键词“老人”“新冠”“白肺怎么办”,浏览各种案例,私信生物学博士询问特效药,翻遍一位医学博主发布的科普信息,查看国外重症的临床数据,甚至靠机器翻译辅助阅读晦涩的英语论文。

“每天晚上都翻到两点多”,杨奕似乎需要一直输入信息才能获得安全感。2023年1月12日,爷爷感染约20天后,杨奕终于等到爷爷可以出院的消息。

此轮新冠感染潮中,许多年轻人都心忧家中阳了的老人,但因距离无法直接照护;和中年父母一辈存在的观念差异,则会在医疗决策上引发冲突。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中信息来源最丰富的人,为了家人,他们在网络社群里自救互助,但也彼此传递焦虑。

老人总是说“没事”

杨奕的爷爷和奶奶住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平常身体硬朗。杨奕猜想,乡村比城市闭塞,新冠感染潮应该没那么快波及他们。2022年12月20日得知爷爷身体不适的时候,家人还在推测,老人应该是在家养鸡养鹅,干活出汗,脱衣服染了风寒,“没想到是感染了”。

电话传递的信息总是滞后很多,杨奕第二天才知道老人昨晚发烧,白天已退烧。

第三天,杨奕得知爷爷去镇上“吊水”了。她觉察出这是个敏感的信号,说明爷爷已经很不舒服,于是催促妈妈赶紧将爷爷接回县城看看。

爷爷的病程进展很快。12月23日,医生告知爷爷肺部CT呈毛玻璃状;25日,家人将爷爷转院至县城条件更好的医院,吸氧状态下血氧仅维持在91、92左右。当天晚上,医生告知家属,爷爷只有两三天时间。“一家人都懵了,(我的)眼泪直接就往下掉。”杨奕没有想到,变化来得这么突然。

在广西桂林,余秋禾88岁的姥姥上医院前,精神状态尚佳,照顾她的护工没有发现异常。姥姥处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中期,经常晚上不睡觉,大吵大闹。2022年12月24日,姥姥的保姆坚持要辞职回家。

由于父母已感染,余秋禾特意从广州赶回,带着布洛芬、抗原到姥姥家。那天姥姥没有发烧,仅有些咳嗽,但抗原为阳。次日,老人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紧急送入重症观察室。

在湖南桃源,石磊72岁的爷爷奶奶也在2022年12月下旬先后感染。他是老人带大的,对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崔一笛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