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绿,在戈壁,也在上海CBD

提到上海,我们会想到什么?

不论是在真实的上海,还是在文学和影视艺术中刻画的上海印象里,外滩林立的古典主义万国建筑群,随处可见的法国梧桐和24小时便利店,寸土寸金、中国最稀缺的、商业价值最高的、最前沿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公司总部集聚的摩天高楼,凡此种种,好像天然赋予了上海一种生人勿进的高冷气质。

在上海的B面,由7000家咖啡馆建构起的浓郁的咖啡香气,带着上海人从容的生活仪式感,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精致底色。蜿蜒的苏州河汩汩流过,润泽八方,老弄堂里的喧嚣与人间烟火气、随处可见的城市路名地标、穿着志愿者工作服的年轻人,种种迹象好像又昭示着上海不是冰冷的水泥森林,而是有温度和情感的生命体。

上海像一个巨大的机器,它依靠数以千万级的市民、城市中的商业主体谋求美好生活的生产消费活动而发展、运转。商业主体之间错综的交织关联,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城市的活力与潜力能释放到多大,被每一个小齿轮间的摩擦耗损而掣肘,寻找到关于爱与善意的最大公约数,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主体所不可回避的命题。

建造“空间站”

面对高楼林立的CBD,田川和团队的同事思考了很久,到底要在这里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空间。

人与城市是紧密关联着的。城市需要给予人以前行的能量;人与公益是紧密关联着的,当我们越来越发现那些“消失”的附近开始回归,每个人都开始期待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空间的模样。而调动起五感的想象,要去描摹这样一个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可能承载着每个人对美的需求,有场景依托,也要有情感交互,最好,它能有价值、有链接的力量。

在上海,在陆家嘴,可以有N多种选择来通过投资实现高回报率,比如引入地标式的商业或品牌,比如设置公司的客服或者展示中心,最不济,让它成为公司接待门面的一部分,增加大气和开阔。

但事实上,作为支付宝空间站项目负责人,在进行空间规划时,田川和同事们在还没想好“要什么”的时候,最先作出了“不要什么”的判断——上述那些不会出差错的选择,支付宝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他们摒弃了一切强硬的“品牌植入”观感,想要塑造一个不以金钱、体面、商业利润来衡量价值的空间,他们希望以一个纯粹的用户视角,寻找到一种好玩的、有趣的讲述方式。

他们的参照对象是每个人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的支付宝App——作为线上流量的聚集地,支付宝已经成为数字生活平台,它搭载的内容不仅仅为了支付宝而创造价值,而是更多地开放给合作伙伴,让它以“链接”来全面地服务更多用户、服务社会。那支付宝的线下体验空间是不是也可以?

于是,一个由企业发起、迄今可能都是唯一的、开放的、免费的、社会化的公益空间——AlipayLab支付宝空间站诞生了。它坐落于上海繁华地段南泉北路447号,有一整块富有未来感的玻璃幕墙。它向所有人开放,没有任何商业回报,纯粹的公益性质,田川带着团队,开启了这场免费的、但又成本高昂的冒险之旅。

这不是一家宣传支付宝的品牌体验店,而希望以互动活动和互动体验为核心,与合作伙伴机构联动开展的活动去呈现一些有关于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实践的内容。

因为在他们看来,空间站本身承载着的意义就是关于探索、关于未来的概念。“我们也希望我们在这个空间站能共创一些比较新的事情,由支付宝空间站作为一个平台,和更多的社会机构、品牌等生态合作伙伴共创一些创新型的互动体验模式和活动模式,更好地去号召用户通过新的形式去参与到绿色公益中来。”

支付宝空间站外墙

从互动开始

空间站内以电子科技感的塑造为主,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块区域,一部分设置为互动体验区,互动设备和屏幕占满了这一区域的主视觉;另一部分则是灵活的开放活动场地,可以随时根据活动主题、不同合作伙伴的宣传主旨进行更新。这里有“人机交互”的“暖科技”,也有更多真实的通过活动来塑造“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以“暖科技”为具象化的载体,更多有温度的公益活动在支付宝空间站落地。

乘坐“能量球”的时空座驾,在VR体验中,从魔都起飞,一路经过清水河、敦煌、平武,来到阿拉善那一片神秘的戈壁中,在瀑布、雨林、沙漠构成的环形屏幕前,在逼真的4D效果之下,亲眼看看你曾栽下、看着它一点点长大的那棵梭梭树,领略对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屏幕里,雨川可以流动,你可以听到风呼呼地吹过,瀑布的水花仿佛迎面扑来,恍然间穿越至蜀地,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就在面前,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神奇动物”因为你的守护、因为许多的“人人一平米”而灵动可爱。

把6亿人手机里的“蚂蚁森林”放进空间站,放映成座椅里的4D“微电影”——所有互动体验的前提都是“好玩”,互动形式的核心要义是有趣,把用户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讲述品牌故事”,这是支付宝空间站团队达成的首要共识。通过游戏感受一场真实的、沉浸式的旅行冒险,当融进眼眶的黄沙被绿意覆盖,支付宝空间站选择用超拟真的场景与严谨的体验还原,在实体取景和建模后,通过脚踩能量球的方式来把蚂蚁森林的过期能量重新“踩集”起来导入到蚂蚁森林账户;用“大富翁”的玩法亲身加入“零碳行动”,增添用户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在卫星遥感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游戏,即可化身种植户,跟随着大山雀完成游戏获得助农金,用一种区别于说教的“娱乐化”“沉浸式”叙事逐渐潜移默化,让对绿色、对公益的感知和观念在现实内延续。

体验“飞跃蚂蚁森林”

不止互动

在开放的活动区,支付宝空间站结合公益活动、品牌跨界合作等形式,与有着相同理念和责任的合作伙伴举办公益演讲、公益集市、定向赛、低碳DIY、环保画展、公益画展、摄影展等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递与吸纳多元的正向价值,以多样化的适配能力,成为连接着更多公益与社会议题的场景,勾连起社会环境与个体行动的媒介载体,逐渐释放出用户群体认同中愈发饱满的可能。

2021年,在支付宝空间站举行的“身边的蚂蚁森林”体验展,让遥远线上的“蚂蚁森林”搬进了城市里,让在大城市生活的大朋友小朋友,近距离了解蚂蚁森林落地区域的动植物知识,一同探索地球上的神奇物种。

活动现场,除了让人能一眼记住的那直径达3米的标志性装置“1吨能量球”,在支付宝空间站里真实的梭梭树,各种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生动地与参观者们互动,而最收获良多的莫过于专家们的分享会!

活动邀请了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家,为观众讲述关于蚂蚁森林保护物种的相关介绍和故事。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赵翔的分享过程中,他问到“保护三江源的雪豹和上海的关系”时候,一位现场六年级的小学生就用自己的答案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而长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上海的水源。雪豹是三江源顶级的肉食动物,要保护好雪豹,就要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平衡。”很多人只知要保护雪豹,但总觉得这个生物离我们很遥远,但是通过分享会,让每个人都能了解生物保护的生态链和因果关系。对于保护物种,每个人都更了解和贴近一点。

也许线下实际的感知,亲身与自然接触,能让所有参与的人都能有所收获和感悟,这也是支付宝空间站的初心,让这里成为社会化的公益绿色场所!

蚂蚁森林活动现场

作为蚂蚁集团唯一线下面向C端的对外窗口,空间站自投入运营以来,过去两年里,全民大侦探、无塑计划、WETALK青少年公益演讲,在多样的活动里与不同的人相遇,包括很多在外界看来属于特殊群体的人们,比如视障人群、比如唐氏综合征群体。

在2022年9月5日至10月7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君爱公益专项基金联合支付宝空间站等全上海28个地标空间,举办了《陪伴成长的时光》雀亦锵锵公益艺术集。这次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倡导全社会了解和包容心智障碍群体,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接纳,以助力特殊群体的社会融合。

在公益沙龙的活动现场,来自蚂蚁集团的志愿者们与特殊儿童家庭结成对子,共同完成DIY作品,传递爱的力量。活动结束后,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都是感慨良多,像有来自蚂蚁集团志愿者小姐姐对特殊儿童聪聪的寄语:“其实这个世界还是一个非常充满友善充满爱的一个世界,我也希望聪聪能早日从他自己的世界中可以走出来,多多的去拥抱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其实大家还有很多人都会想去接纳他,去想和他成为朋友”。

伴随着活动和交流的深入,支付宝空间站团队的工作人员发现,对于这些特殊小朋友而言,“他们并不希望自己被特殊地对待,他们可能更需要平等;他们可能也不希望受到过多的关注,而更需要的是未来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否有一份生活技能,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过上平凡普通的生活。”——这是他们目前面临的需求困境,“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诉求,我们也希望能够做点什么。”

不仅要开放地“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于是,支付宝空间站联系了专业老师,并且提供空间站作为教学场地,每周举办两节公益性质的课程,教特殊的小朋友从零开始学画画,也举办展览,让很多具有独特天赋和技能的小朋友的作品能够有展出的平台,被更多人看到,工作人员们也开始走进东二社区做志愿者,将来自支付宝的公益属性和心智扩散到周边的社区,传递到更多角落。

就像支付宝空间站项目负责人田川所说的,他们做这个场馆,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个开放式的空间,能够尽自己的努力,能够跟社会机构一起,能够更好地去服务用户、服务特殊群体,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

蚂蚁集团的志愿者们与特殊小朋友们合作完成手工作品

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支付宝空间站同样作为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迎来一批又一批在这里学习智能手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老人们。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更是走出了支付宝空间站,走进附近的社区,让温暖来填满横亘在互联网世代与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让更多老人们不被科技社会边缘化。80岁的邓经纶爷爷曾表示反诈功能对他非常有帮助:“年纪大了判断力有所下降,一些新事物我们也不了解,容易上当,反诈APP能够帮我们阻挡许多危害。”


支付宝空间站蓝马甲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普及防诈及智能手机的应用

以充满温情的支付宝空间站为圆心,半径之外,还有更多丰富的、值得探索的、更多创新公益的可能性正在生长。而当社会化的绿色公益开放空间不断与各个群体板块、行业领域准确对接,通过联合合作伙伴开展的各式各样活动的倡导和实践,让公益的触角得以触及全年龄层的用户群。

在未来,支付宝空间站还计划拓展更大的“朋友圈”,和政府部门或者其他机构合作,和产业、行业合作伙伴拉通合作,联动协会机构、社区街道,带动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公益的生态圈阵营里来投入、共融共建,成为联动起更多用户和公益力量的重要引擎,成为容纳丰富公益合作模式的天然孵化器,让上海的“支付宝空间站”形成可复制的公益模式,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生根,它将为公益事业持续注入更多的开放性可能。

站在南泉北路447号,面对眼前的支付宝空间站,田川和同事们觉得,他们的设想正在一点点实现,它会变成一个美好的公共场域。过去的两年里,支付宝空间站累计服务用户超10万人次,链接生态合作伙伴超50家,举办公益环保相关的活动超100场,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人,是构成城市的原子,也是科技的根本。

是相得益彰,丰饶共生,还是汲汲营营,竭泽而渔?支付宝空间站选择了前者。社会滚滚向前,支付宝空间站相信每个微小个体蕴含的力量,也相信每一股由微小的举动带来的善意,终将赋能城市,为世界带来美好的改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