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特色、捏造风情:别把游客当傻瓜整

厌倦了山寨金字塔、缩微埃菲尔、散装民族特色和山寨欧陆风情的中国游客选择了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去汉城体验大明,去奈良寻找盛唐,去“他者”那里寻找自我的文化根性。这足以引起旅游从业者的深思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随着新冠“乙类乙管”,从春节前夕开始,多个产业迎来全面回暖,其中复苏最快的无疑是旅游业。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预计达到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5%,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71%。各地旅游从业者也摩拳擦掌,开始了新一轮的推广工作,试图把握机会,抓住这一波“后防疫红利”,然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是营销同质化。当短视频APP席卷整个社会的时候,也无形中改变了许多行业的游戏规则,而旅游业无疑是受其影响最深的行业,借助网络时代和短视频平台“爆火”并成功的旅游营销案例很快就变成了行业范本,并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

文旅局长必亲自直播出镜推介景点和旅游项目,“带货”地方土特产,景点必按“网红打卡地”的标准建设,地方美食必须有“美食探店”……这些所谓的“成功模式”被不同地方一遍又一遍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