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世界超市”复苏:“网上问100家,不如店里看一次”

“这三年把外商憋坏了,第一季度的南美客人明显多了,欧洲的华商也来了不少。”

外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义乌一向是中国外贸走势的风向标。在2023年第一季度,“义乌小商品城指数”和义乌海关进出口总值均显示了义乌外贸正在回暖。

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活跃度不高,义乌外贸也面临着海外市场需求遇冷的挑战。

发自:浙江义乌

责任编辑:姚忆江

5月的午后,义乌气温逼近三十度。麦克在一家哥伦比亚咖啡厅里,喝着冰水,忙着接电话、回信息。

“明天下午3点,我的老客户要来义乌了。”这位30岁的黎巴嫩外商抓了抓胳膊上的汗毛,笑着冲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太久没见过同一个国家的人了。

2014年,麦克与一名好兄弟在广州做起了外贸生意,主要将中国小商品出口至非洲、欧洲,二人时常跑来义乌采购。

麦克看重义乌外贸采购、组货的便捷性,2019年,他在义乌开设了一家分公司。他的两部手机上装着两个微信号,各有两千多名好友。他用英文备注上好友的城市、职业、订单货号,以便快速识别对方身份。

新冠疫情三年里,麦克有一半时间被困在黎巴嫩。这位外国客人是麦克在解封后接待的第一位客人。

“这是个大客户,以前找我定过18个柜(集装箱)。”麦克显然很激动,他的额头上冒起细密的汗珠,他正期盼着2023年的外贸生意迅速好转。

外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义乌一向是中国外贸走势的风向标。在2023年第一季度,“义乌小商品城指数”和义乌海关进出口总值均显示了义乌外贸正在回暖。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在义乌与多名外商、经营户交流后也发现,由于工厂生产周期、国际物流和海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世界超市”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外商回潮

义乌国际商贸城临近打烊,一家箱包店店家正在处理当日的订单。女商人玛莉亚走到门口询价,她只身一人、没配翻译,看着像是第一次来义乌。

外国采购商头一次踏入义乌小商品城时,通常会联系外贸公司找一名翻译陪同。如此,外商才能在庞大的义乌商贸城中找到坐标。

“我刚从广交会过来,准备在义乌待一个星期。”玛莉亚向南方周末记者递来一张紫色圆球的照片——那是她在找的装饰品。

5月7日上午,一名外商正在小商品城箱包区询价。(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图)

义乌国际商贸城,又称小商品城,占地面积共640万平方米,由福田路的五个大区、宾王市场、篁园服装市场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组成。圣诞节的袜子、世界杯的足球、阿拉伯斋月的茶杯等210万种小商品,均藏身于小商品城的7.5万个商铺里。

采购商、外贸公司、供应商和厂家是外贸流程中最主要的几方。

麦克就是这条链上的外贸公司,他将老客户安排在福田路188号的万豪酒店,那里距小商品城仅隔一个马路。

当地政府的“市场采购贸易”政策赋予了采购商极大自由度。外商可以小批量、多品种地将商品运送到自己的国家,也因此,义乌一向被称为“世界超市”。 

“客人亲自来中国,就可以加快选货的流程,我也能放手处理订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