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只股票的面值困境,470亿海航控股竟也逼近1元“退市红线”

面值退市面前,众公司平等。除了经营不善的企业,沪深两市个别大型企业,竟也开始落入面值退市风险之中,其中就包括海航控股(600221.SH)。

截至6月27日收盘,海航控股面值已经跌至1.09元/股。按相关规则,若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将被采取面值类强制退市措施。

自“方大系”通过重组进入海航控股后,公司经营开始逐步走上正轨。2023年、2024年一季度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实现盈利,经营层面亦无利空爆出。

但恰恰因其面值本就不高,而市场因面值退市风险导致避险行为作祟,6月以来,海航控股已经跌去20%。

值得注意的是,落入“面值陷阱”的公司中,也有不少公司的体量如同海航控股一般并不算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股价已经跌至1.5元/股面值以下的百亿级AB股公司已经有10家之多。其中不乏一些经营可持续性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例如老牌钢铁企业包钢股份(600010.SH),其最新收盘价1.39元/股,总市值631亿元;山西重要煤电一体化公司永泰能源(600157.SH),其最新收盘价1.2元/股,总市值266.6亿元;招商局集团旗下辽港股份(601880.SH),其最新收盘价1.23元/股,总市值295亿元。

“如果海航控股因为面值不够退市了,是否会促进监管层重新审视一下面值退市的规则?”近期,有个人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感叹道。

两次高转增稀释每股权益

财务数据显示,海航控股2023财年实现营业收入586.4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11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5亿元和6.87亿元,均较2023年同期有进一步改善。

近期,海航控股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面值退市风险提问时表示,公司股票价格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内外产业政策、大盘走势及行业形势、投资者心理预期、公司经营业绩等众多复杂因素影响,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维护及管理工作,并制定市值维护方案。

今年5月27日,海航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航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航农投资)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从债转股股东安隆(天津)航空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安隆天津)回购公司2766.97万股股票。此次交易完成后,航农投资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公告还表示,此项回购计划将持续至2025年底。

然而,大宗交易的方式,似乎并未触动二级市场的神经——就在该公告发布之后,海航控股几乎于同时启动阴跌,股价自1.39元/股,一路跌至最低约1.05元/股。

海航控股的股价为何如此之低?翻看公司历史,除海航控股因破产重组一度被市场抛弃之外,其两次高转增也间接稀释了公司每股股票的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控股分别于2012财年、2021财年两次发布“10股转增10股”的计划,使得每股权益较原始股本结构稀释约四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财报中海航的“10送10”计划,本质是向部分投资者“定向分红”,其背景是由于海航控股重整期间,包括方大集团控制的海南瀚巍投资有限公司投入化债资金,以及其部分海航控股债权人“债转股”,从而获得海航控股对其定向增发的股票。而对于普通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定向送股,股票并没有进行除权操作。

但是,通过增发新股重组——而非受让老股,其客观上仍然稀释了海航控股约一半的每股权益。因此自2022年完成转增股票之后,重组后的海航控股仍不被投资者看好,股价长期低迷,重组至今从未回归至2元/股以上,是以埋下如今逼近面值退市之隐患。

面值退市“吓坏”低价股

今年以来,已经有*ST巴安(300262.SZ)、ST迪马(600565.SH)、ST亿利(600277.SH)、ST爱康(002610.SZ)等公司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不足1元面值,而被退市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

而随着面值退市的案例逐渐增多,低价股受到面值退市情绪牵引,出现避险行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Choice数据统计,截至6月27日,全市场共209只股票股价位于1~2元/股面值之间;而在一个月前,即截至5月27日收盘,1~2元/股面值的股票数量仅146只。一个月内,落入“险地”的股票已经多出约63只。

同时,在目前收盘价介于1~2元/股面值的209只AB股票中,6月出现上涨的股票仅10只,下跌的股票则达到199只,而前述股票月内的平均涨跌幅为-15.962%。

随着面值退市带来的避险效应的扩散,相关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们也纷纷未雨绸缪进行市值管理。

据统计,6月以来,沪深AB股共8家公司披露了大股东增持计划、8家公司披露了回购股份计划,18家公司披露了董监高增持计划。

其中,市值管理成效最为显著的,当数华闻集团(000793.SZ)和ST中迪(000609.SZ)。其中华闻集团6月7日发布大股东增持计划以来,公司股价已经从0.92元/股,上涨至6月27日收盘的1.26元/股,阶段涨幅达到37%。ST中迪则近乎走“妖”,自6月5日至6月7日高管连续增持之后,ST中迪开始连续涨停,至今股价较低位1.15元/股已经涨至1.87元/股,涨幅62%。

但与此同时,更多公司增持计划效果却并不明显。据记者统计,在所有6月以后使用市值管理策略(包括大股东增持、董监高增持、回购股份)的31家公司中,除华闻集团和ST中迪外,也仅有ST德豪(002005.SZ)、ST瑞德(600666.SH)等为数不多的公司获得了尚可的市值管理结果,其余公司大部分仍面临抛压。

其中,广汇汽车(600297.SH)或许是最不遗余力维护面值的公司,其大股东分别于6月5日、6月7日、6月19日三度增持公司股票,公司高管则分别于6月7日、6月11日两度增持公司股票,但仍难以挽救公司股票颓势。截至6月27日收盘,广汇汽车报0.71元,6月以来累计下跌约48.92%。

网络编辑:明非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