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出走的决心》:被更多人看到,才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当代性在于,在今天这个新媒介的时代,一个女性拥有了更多出走的可能性,也拥有了新的谋生的可能性,她的生命体验也越来越辽阔。”
责任编辑:刘悠翔
“娜拉出走后怎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1923年,鲁迅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一场演讲上做了如是判断。
2024年9月13日,电影《出走的决心》在全国公映。此前,导演尹丽川、编剧阿美和演员咏梅在北京大学的一场活动上与学者戴锦华对谈,也难免聊到了百年前这场关于娜拉命运的判断。
戴锦华说:“从看到这个片名就在想,好像19世纪、20世纪之间,关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关于中国的文化,关于中国与世界,关于女人,关于年轻人的一个最响亮的说法就是出走,一个最有力的形象是娜拉。在一百多年后,我们再一次(看到)关于出走的形象。”
这部电影以自媒体博主“50岁阿姨自驾游”的真实经历为原型:1964年出生的苏敏,原本是一位普通的下岗女工,多年来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丈夫、女儿和外孙。
但苏敏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丈夫应有的尊重,他早已经习惯漠视自己的妻子。2019年,苏敏罹患了抑郁症,后来受到网上旅行博主的启发,决定开始学习驾车,并且用不多的积蓄购置了一台小车,以自驾游的方式开始新生活。苏敏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被关注后,《纽约时报》也特别报道了她的事迹,称其为“无所畏惧的公路旅行者”。
电影没有围绕女主角李红在路上的见闻展开叙述,而是以她20岁到50岁半生的经历讲述一个女人漫长的“出走”前史。李红虽然一直向往自由,但却不断因为自己女儿、妻子、母亲和奶奶的身份被“绑架”,为家庭不断地做出牺牲。最终,在一场家庭聚会后,她对家人喊出了心声“我和你们是一样的”,头也不回地夺门而去……
现实中的苏敏在离家后做上了自媒体,粉丝越来越多,她也越走越远,学会了带货直播,还换了大房车,一直奔波在路上;电影中的李红开着小汽车行驶在辽阔的世界,她勇敢地扔掉了属于丈夫的ETC卡,也获得了女儿的理解……
演员咏梅扮演了片中的李红,她刻意没有贴近苏敏的人物原型,而是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看到过千千万万个‘出走前的苏敏’,现在终于看到一个很勇敢地去挑战的人,为了自己能选择这样一个未知的前途,真的了不起。”
这并不算一个中国式大团圆的故事,苏敏和李红都没有回到那个将她们困住的家庭中。苏敏在网络上走红后,有人在她的短视频底下留言:“你的故事好适合拍成一部电影。”但也有人说:“如果拍成电影,那她最后一定得回到家庭才行。”
“我对这种言论真的很不解,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结局是回到家庭,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结局就是出走。”编剧阿美说。
阿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女性要有出走的行动,这才是完成了她的主体性,成为真正的自己。即使她(因为种种原因)回来了,也是反抗了,在精神上独立了。”
尹丽川则说:“我觉得李红不会回来,回来也会回到一个自由的地方,她的肉体可以不在路上,但她的精神已经不可回头了。”
在电影的首映式上,有一位男观众不服气,他认为主创刻意贬低了男性。他说:“电影说的我们男的什么都不是,在家里一事无成,如果没有男的怎么能够提供经济基础,怎么提供稳定的住所?再说一句基本的,如果没有男的,都没有办法生育小孩……”也有观众说:“这部电影讲的什么故事啊,难道男的没说好话,女的就要出去旅游?”
因为不理解,这部在豆瓣网8.6分的电影也包含不少一星评分(一星相当于10分制下的2分),但导演尹丽川却觉得这恰恰是电影的意义所在。“冒犯到他们就太好了,这说明这部电影正在被更多人看到,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被困住了”
“生育之前,我曾认为自己拥有全世界。”尹丽川说,“很多东西,真的是做了母亲之后才意识到的。”
在成为导演之前,她是颇为活跃的诗人,以独立先锋闻名诗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