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新动能”,储能还要爬过几个坡?

如果锂电池电芯价格能降至0.2元/wh,加上光伏的成本,就和火电大致相当。

“强制配储的储能不少是放在那里当摆设,用不着。”

氢能在长时储能上有技术优势,但目前产业链尚不完善,可能要到5-10年之后才能成熟。

责任编辑:冯叶


2024年11月8日,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产业园区的一个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正在吊装电池仓。视觉中国/图

2024年11月8日,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产业园区的一个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正在吊装电池仓。视觉中国/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集聚发展等目标。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之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常见的锂电池就是目前最主流的新型储能技术。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但此类能源发电波动性大,为了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能在发电高峰时充电、低谷时放电的储能电站重要性凸显。

张传名的公司在广东惠州参与建设的储能电站已经落地两年。2016年他从南方电网辞职创办九州能源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售电、光伏电站等综合能源服务。近两年储能掀起热潮,他的公司也开始涉足。

“2021年业内就开始说那一年是‘储能元年’。”张传名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近几年储能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行业发展比政策出台的速度更快。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2023年一年,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的近10倍。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装机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提前两年达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对未来新型能源系统来说,储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现在也是发展的关键时刻,有必要对行业进行规范,推动储能供需匹配、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