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马拉松能量胶事件:赛场应对不文明行为零容忍

每当马拉松不文明现象成为出圈新闻,难免会让公众对马拉松运动及其参与者产生负面印象。一次马拉松赛事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低素质的运动项目,为什么又要去支持这样的事情呢?

责任编辑:辛省志

2024年11月17日举办的苏州马拉松上,一对男女选手把赛道上为选手准备的补给物资能量胶搜刮一空,还对拍摄他们不文明行为的网友出言不逊,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的视频显示,这两人每人都背了满满一大袋能量胶,一开始阻止网友对他们进行拍摄,随后又表示随便拍,他们是“网红”。愤怒难平的网友人肉出该对男女疑似夫妻关系,并找到两人的社交媒体,发现他们竟在公然炫耀赛道补给“收获”,声称明年还要去苏州马拉松上“进货”。

官方首次回应时称“此举仅为道德问题,而非违规,不会取消选手成绩”,引发网友对此处理意见的质疑,带来新一轮舆论发酵。很多网友指出,仅凭赛事方发布的赛事规则就可对二人采取禁赛的处罚。《苏州环太湖1号马拉松赛事规则》第十四章“处罚办法”第18条规定:其他违反体育精神和道德风尚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随着舆论发酵,官方再度回应,由于上述两位选手的行为造成了恶劣影响,正在请示上级机关,专门商议,找到对应的处罚条例,可能采取禁赛处罚。截至目前,舆论还未完全消退,最终的处罚意见也还没有正式宣布。

“打包”侵犯其他选手权益

就能量胶事件本身而言,这两位选手实际上是直接侵犯了其他选手的权益。所有站在起跑线上的选手基本权益是等同的,不会因为速度的快慢而有所影响。如果跑在前面的选手都毫无节制且远超出赛道需求地取用补给,必定会使得后面的选手补给不上,不仅参赛体验大打折扣,且从根本上说,相当于花了相同的报名费,但没能享受到相同的赛事服务。

从另一方面来说,能量胶事件主角也侵犯了赛事组织方的权益。赛事补给供应量一般是根据人数和赛道人均基本补给需求来安排的,如果更多选手争相效仿这种不文明行为,赛事组织和管理将处于更无计划性的混乱中。同时,后面选手面临补给不足、赛事体验很差,还是得由组委会为造成这种后果的不文明行为背书,被质疑赛事组织水平。这次就有很多跑友质疑苏州马拉松组委会的志愿者培训不到位,没能在赛道上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