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股疗亲”:一段孝道激励的漫长认知史
这种新的行孝方式,在唐朝也面临强大的挑战。韩愈在《鄂人对》中对“割股疗亲”予以猛烈的批评。除了违背正统儒家“身体发肤不可毁伤”的训令外,他还提到一个新视角:“割股疗亲”的孝子,很可能就是为了免除税赋,才有此极端行为。
责任编辑:陈斌
“割股疗亲”是唐朝开始兴起的孝行。在唐及以前王朝,被官府旌表的孝子,其实大多情节简单,缺乏足够的细节。而那些有着相对详尽故事的孝子们,通常是因为某种特殊姻缘,被史官或文人记录了下来。
一
在《新唐书•孝友传》的前言中,宋祁等人说:“唐受命于天共二百八十八年,以孝悌名通朝廷者,多是闾巷间的平民,他们都被史官记录了下来。”该书称唐朝国史记录了29名“割股疗亲”的孝子,但只给出籍贯与姓名,原因可能也在旌表的信息过于简略。这并非统治阶层有意节省,应与当时印刷出版成本高昂有关。
《新唐书•孝友传》中仅有3个“割股疗亲”孝子的详尽信息。
其中一个是何澄粹,池州人。亲人病重,当地有信鬼的习俗,病人不肯吃药。何澄粹于是就剔下大腿肉给亲人吃,疾病因此痊愈。后来亲人过世,他伏于墓前,长时间一边哭一边顿足,因过度悲伤而死去。当时人称其为“青阳孝子”,很多士人作诔文追叙他生前事迹。
还有章全启。不过在《新唐书》里,他是作为弟弟章全益的配角出现的:章全益,梓州涪城人。他从少就是孤儿,被哥哥章全启所抚养。母亲病重时,章全启曾割股给母亲食用,令其痊愈。等到章全启过世,章全益不仅服最重的丧服——“斩衰”,还“断手一指”以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章全益未娶妻,以卖药为生,世传他能制作黄金。他居成都四十年,人称“章孝子”,年九十八过世。
章全启曾为母亲“割股疗亲”,但在他过世前,却未见章全益有此等行为。原因何在?更早些的文献记录显示,章全启死于出游途中,这意味着章全益没有机会为他“割股疗亲”。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章全益还特地“以火炼指”,表达自己的至痛。(孙光宪《北梦琐记》逸文卷第一之《章孝子割股炼指》)由此可知,《新唐书》中所谓的“断手一指”其实是燃指。
兄弟服丧原本遵循“五服”第二等的“齐衰”,但章全益执行了第一等的“斩衰”。斩衰除了比兄弟间的齐衰丧服更粗鄙外,服丧期也更长,需要三年;而兄弟间的齐丧只需一年。
第三个人物是寿州安丰的李兴,他在父亲重病之际,自己拿刀割下大腿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