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约占30%,在反刍动物中,牛是主要的甲烷制造者。如何控制牛的甲烷排放,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更多技术和策略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朱力远
打嗝是哺乳动物再平常不过的生理现象,但是牛打嗝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更是将牛打嗝抑制剂列为2025年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牛打嗝不是小事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工业化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正在加剧。据国际顶级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公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要闻》报告显示,2024年的全球平均气温为15.10摄氏度,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57摄氏度,成为1850年以来有气温数据记录中最温暖的一年。
也就是说,2024年成为首个突破《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年份。2016年,全世界178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旨在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什么要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呢?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推测,全球升温超过1.5摄氏度,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危机等事件,比如全球超过10%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50年1次的高温极端天气将可能变为8.6次。
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甲烷是全球排放量第二大的温室气体,但是其吸收红外线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左右,其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出22倍。自工业革命以来,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约占30%,而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在持续增加。
由于甲烷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约为10-12年左右,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可长达200年,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