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年前出发|我们这一年
在新生命的降临中,在旧秩序的隆隆中,30年前的味道飘在鼻尖。眼下,我的女儿还不会吃这些。
算一算日子,等她可以添加第一口辅食的时候,我们已经离开了这里。我并不确切知道会在哪里,但我期待着一点点更新的发生,如同期待每一天,如同期待某一天。
责任编辑:陈雅峰
2025年1月15日,我和妈妈带女儿渺渺回老家过年的途中(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2024年12月31日,日历的最后一页,不知道多久前被我用红笔标注了“疫苗”。这天,不满3个月的女儿接种疫苗,也是我第一次带她去“打针”。那几天,为了方便照顾小孩,我把女儿带回河北老家。
10分钟不到,我们从老家开车到了疫苗接种点。接种室外,企图做最后挣扎、逃避打针的小孩和接种后还在哭的小孩能被轻易分辨出,只要在他们身旁待一分钟。
登记、缴费、叫号,很快,针一把准,女儿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被“扎”完了。在门外留观的30分钟里,妈妈告诉我,今天给女儿扎针的,也是从前给我扎针的人。
我开始回忆刚刚那张脸。接种室两名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制式的工服,“那个人”全程坐着,一口乡音,看起来五十来岁的样子,很难找到突出的细节让我去形容。
30年前不是这样。妈妈说,当时“那个人”还是医院里年轻的护士,给我扎头皮针,试了好几次怎么都扎不进去,妈妈急得满头冒汗,但又不敢表现出任何的“冒犯”。小时候我生病是常事,感冒、咳嗽、发烧……10岁以前,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趟医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