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帮房东卖房,上海有了“中介中的中介”

“做自媒体、搞直播,我们把市面上卖普通商品的方式都用到房地产上了。”

上海每个月依然有2万套的成交量,但在20万套的二手房库存量下,去化周期显得非常长。

中介行业运行逻辑从“双边代理”变为了“单边代理”。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张玥

仁恒河滨城,是上海2024年总价1000万元以上二手房成交套数最高的小区。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摄

仁恒河滨城,是上海2024年总价1000万元以上二手房成交套数最高的小区。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摄

2025年初夏的上海,在一套待售的二手房里,摆放着抽奖箱、彩票、洗好的水果,和未拆封的饮料。手持麦克风的主持人叮嘱一百多位拿着房屋宣传单的“观众”:“领完红包,帮忙发个朋友圈,再拍个短视频……”

主持人正是近年来涌现出的、做房地产单边代理业务的从业者。而聚集着的一百多位“观众”,是受邀而来的不同房地产公司的中介。

从业者把这种场面叫作“空看”——在业主把房子委托给单边代理售卖后,由他们负责布置,再向掌握了诸多买家信息的中介推介。“空看”只是其中一步。他们的原则是,要像营销新楼盘一样,营销每一套二手房。

单边代理这一概念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2018年,就有行业专家撰文提到,它是指房地产中介各自服务于买方或卖方,各为其主,只维护自己代理人的利益。

目前,市场上的单边代理,大多服务于卖方。受访的五位从业者,基本是在2023年左右或更晚才入行的。

那时起,二手房交易的水温变了,卖家竞争激烈,买家处于主动地位。帮业主卖房子的单边代理由此而生,可以说是中介中的中介。

一位资深地产从业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单边代理在国际上很常见。美国房地产交易的买卖双方都会雇佣自己的房产经纪。在中国的写字楼、商场租赁中,交易双方各有代理人也很常见。

2021年5月,深圳发布“二手房交易经纪服务指引”,明确买卖双方需有代表各自利益的经纪人。11月,上线了相应的二手房交易网签系统。新华社报道指出,这意味着中介行业运行逻辑从“双边代理”变为了“单边代理”,从“多方委托”变为“独家委托”。

那么,这门生意是如何运转的?

短视频里的新生意

单边代理的业务员在哪里?线下门店很少挂有这样的标识牌。但是,当打开视频号、小红书、抖音这些短视频平台时,热闹繁杂的单边代理业务即刻涌现。

有人在论证“为什么要做单边代理”“单边代理和独家委托的区别”,以及“三个月把房子卖出去,单边代理是怎么做到的”……也有人提醒“单边代理就是在坑房东”。

这些账号的IP地址大多显示在上海,更新频繁、互动量高。还有一些定位在北京、深圳和江浙沪等地,活跃度相对较低。

从业者们大方出镜,毫不吝啬地展示过往履历、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

受访者说,打造个人IP是这个业务的重要一环,自媒体又是主要的获客渠道。所谓获客,不仅是买卖房子的客户,培训中介如何通过自媒体做单边代理也成为生意中的生意。

不过,起初这一业务并不顺利。2022年初,《经济观察报》报道,“深圳二手房单边代理推行两月,中介握手难”。第一单也是唯一一单真正意义上的跨机构联卖,直到系统正式上线46天后才出现。

当时的模式是,卖方最多只能委托三家中介,第一家受托机构在委托期限内拥有独家销售权。也就是类似于独家委托。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对卖家来说,独家委托,让房子的曝光变少了。很多中介也还不具备提供最优服务的能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