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大叔”现身新书分享会:无需给热爱阅读的人贴标签

我们依然习惯于用标签切割人群。人们习惯把知识精英的沙龙奉为圭臬,却对建筑工人痴迷阅读冠以“励志”滤镜。

其实刘诗利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喜欢读书的人,不需要被塑造成文化英雄,需要的是平等对待。不刻意拔高,也不轻蔑歧视。

责任编辑:辛省志

6月26日凌晨,公益人陈行甲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一名穿工装的大叔到北京图书大厦参加他的新书分享会,标题为“我的书写生涯得到的最高褒奖!”

读书本不该有身份区别,但当工地大叔出现在作家的新书分享会现场时,他又确实成为新闻的主角。原本寻常的场景,被人为赋予特殊意义,折射出社会对阅读者身份的过度关注。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建筑工地上的尘土,与书店里油墨的清香,是两个世界。长久以来,阅读似乎仍被无形地框定在特定阶层或身份的围栏内,文化空间仿佛是知识精英的专属领地,只有那些衣着光鲜、谈吐不凡的人出现在新书分享会、书店等文化场所,才是理所当然,而像“工地大叔”这样干苦活脏活累活的出现在这里,就成了别样风景。

年近六旬的建筑工人刘诗利,不过是一位热爱书籍的普通读者。他常在图书馆看建筑、农机、电焊还有诗歌类的书籍,碰巧遇到了新书发布会。对他来说,普普通通的日子,寻寻常常的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