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金本位银行券的“数字复活”?
尽管美元稳定币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对美元的支持作用显著,但其解决美债危机的能力仍然有限,并面临不少挑战。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期,美国与中国香港相继出台稳定币监管立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美国的《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天才法案")于2025年5月19日通过参议院投票推进,并于6月17日正式获得参议院通过。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5月30日将此前由立法会通过的《稳定币条例》刊宪。该条例规定在香港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计划于2025年8月1日实施。欧盟更早在2023年6月就通过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R),重点对稳定币及发行人提出监管要求。随着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其发展前景和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资本市场领域,伴随美国和中国香港立法的进展,投资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显著升温。
一种锚定法定货币的“私人货币”
稳定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通常锚定法定货币(如美元、港元)或其他低波动性资产,以实现币值的稳定性。国际清算银行(BIS)将其定义为"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通常以数字形式发行,参照单一或一篮子资产维持价值,用于支付、投资等场景的虚拟资产,但不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和证券。
根据现行法案提供的框架,稳定币可被视为一种锚定法定货币的“私人货币”。美元稳定币的运营模式类似于狭义银行的概念:发行人的负债端(稳定币)无利息,而作为兑换保障的安全资产则产生收益。稳定币用户向发行方缴纳等值的法定货币,将稳定币铸造并记录在区块链上,随后发行方将收到的资金存入受监管的资产池。用户也可向发行方申请赎回稳定币,并提取等值的法定货币。
我们可以参照金本位时期的银行系统。当时商业银行在储备足量金银币作为准备金后,可发行自己的银行券用于流通,但需承担挤兑风险。当前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港币的发行机制。香港政府通过金管局授权三家商业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香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