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编者按:
至今,还有一群人在寸寸山河间寻找那场战争留下的上千架坠机的残骸,以告慰那些热血英魂。过去一年里,南方周末记者两度与他们同行,记录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寻找二战时期坠毁的盟军飞机,将飞机与飞行员的遗骸带回他们的祖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一项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
这些坠机背后,不仅是80年前的二战大历史,也是他们亲手触摸的滇南地区的地方小历史。
发自:昆明、金平
责任编辑:刘悠翔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
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沟壑,飞机的零碎残骸,就埋葬在沟壑之中。
从2023年7月开始,中外团队合作,已经在中印两国寻获了可以被识别为二战坠机的至少8架飞机残骸,中方团队最早发现的就是这架“重返驼峰003号”。2024年11月,南方周末记者在中越边境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见证了这个现场。
寻找二战时期坠毁的盟军飞机,将飞机与飞行员的遗骸带回他们的祖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一项持续不断的公益活动。它既涉及多国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更关乎个人探索的意志与勇气。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共有十四座,全部拱卫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喀喇昆仑山脉之上,由这些山峰连绵而成的巨大山系阻挡了抗战时期日军从背后进攻中国,成为当时国民政府西南大后方的独特地理优势。而这道地理屏障,也阻隔了盟军从印度向中国输送战略物资。
1942年初,日军进犯缅甸,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兵败,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失去了全部的对外海陆联系通道,抗战形势危在旦夕。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紧急开辟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的中印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将抗战物资输往中国,让中国拖住日本陆军主力。这条空中走廊就是“驼峰航线”。与此同时,美国志愿航空队(后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在中缅印战区抗击日本空军,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们为“飞虎队”。
无论是驼峰航线上的运输队,还是飞虎队,他们在与日本法西斯的战斗中,都遭遇了惊人的战损,据统计,驼峰航线上的中美运输机损失达609架、牺牲飞行员一千六百多人,飞虎队损失各类战机568架、牺牲飞行员586人。它们坠落的地点往往位于中、缅、印、越边境的高山密林,以当时的条件难以搜寻遗骸,但多年以来,或被反法西斯精神所感召,或因战争遗属的托付,或仅仅是出于探险的目的,不同的个人、团队都在寻找它们的下落。
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是较早关注搜寻进展的学者之一。1997年,他在中缅边境见到了一架保存相当完好的C-53运输机——驼峰航线的主力运输机。到了21世纪初,他已经走遍了中缅印战区几乎所有的战争遗址。美国人克莱顿·库里斯(Clayton Kuhles)则是另一位常年找飞机的探险家。2002年至今,他寻获的飞机残骸已经超过30架。
和这些前辈相比,王健的户外团队是一个后来者,但相对于长眠在这里的上千架飞机来说,他们的行动还不晚。王健将团队称为“THE FOURTEEN MOUNTAINS”(十四座山峰),而这个项目被命名为“重返驼峰”。2023年7月,“重返驼峰”正式启动,团队与克莱顿合作,由克莱顿进入中国人难以抵达的印度东北部搜寻,中方团队则负责搜索中国境内的坠机。克莱顿在印度找到的两架被编号为001、002号,中方寻获的六架飞机都位于云南省金平县。
从昆明往西,驼峰航线上的运输机要翻越苍山、哀牢山、喜马拉雅山,山区的气候突变让这些地方成为坠机最为集中的区域——来自印度洋的暖流撞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瞬间变成寒流,在一分钟之内,几英寸厚的冰就会结附于机翼之上,造成飞机失速而坠落。戈叔亚说,驼峰航线上损失的飞机,绝大多数是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而飞虎队的坠机多与空战有关。
驼峰航线飞机模型及运输场景复原,来自2022年云南省博物馆的展览“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主通道与生命线”。视觉中国 图
这些带着无畏的豪情冲上云霄的飞机,又带着未酬的壮志纷纷坠落。据说它们的残骸堆满了某一个必经的山谷,天气清朗的时候,明晃晃的日光映照着机身的铝片,整条山谷都会发出刺目的反光。人们悲伤地将这个山谷,称为“铝谷”。
每确认一架飞机的残骸,王健都希望在靠近坠机点的地方办一个简单的悼念仪式。白玫瑰,简朴的悼词,默哀,随后白玫瑰被放置在山谷深处的某个角落。
这些坠机背后,不仅是80年前的二战大历史,也是他们亲手触摸的滇南地区的地方小历史。
雨季到来之前
从海拔1300米的蒙自市区开车往南,一路海拔不断下降,到红河岸边的蔓耗镇时,已经降到了150米。1887年中法战争后,蒙自开埠通商,设立了云南第一个海关。个旧的锡矿由马帮驮至蒙自报关,再经蔓耗转红河水运,顺流而下到中越边境河口镇,从越南海防出海,进入香港、欧洲市场。这条商路几乎承担了全部个旧锡矿的出口运输任务,蔓耗镇也因此在晚清民国时期繁荣一时。
蔓耗再往南,蜿蜒翻越云雾升腾的哀牢山区,就是金平县县城,海拔又来到了1300米左右。
这条狭窄的河谷商路,也许就是八十多年前飞虎队队员从昆明起飞南下时从空中俯瞰过的景象。
一开始,王健团队的搜寻目标是一架名为“查克鸡舍”(Chuck’s Chicken Coop)的飞虎队B-24型轰炸机。档案记载,1944年11月16日,搭载11名成员的查克鸡舍从昆明飞往中国南海执行侦察日军军舰的任务,于返航途中失踪。最后的雷达信号显示飞机失踪于蒙自地区。
克莱顿给了中方团队一张地图,上面的黄色区域是当时飞机坠毁前的雷达信号显示区。这张地图来自美国的档案馆,几块黄色区域加在一起,是上千平方公里的山区。“不要说上千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的山地,要这么搜索,没有一年半年也搜不完。”刚拿到这张地图的王健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克莱顿·库里斯提供的关于查克鸡舍坠毁之前的无线电范围。受访者供图
有一天晚上,王健还梦到了这架飞机:飞机着火,照亮了幽暗的森林。
1944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