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7.7-7.14)

资源税开征25年,始终未曾建立刚性制度约束,将这块大蛋糕作适当分切,用于对矿区周边民众的直接利益补偿。不仅如此,甚至生态补偿都没有真正落实。

责任编辑:史哲

评审:曹林 马少华

No.1(空缺)

No.2 大师已走,风骨长存

网易评论,7月11日,作者:白用夏

(原文摘编)季羡林先生的专业,近乎古代之“小学”,拜现代资讯所赐,季先生得在生前享受其本应享受之盛名,知道季先生大名者固多,可这些仰慕者、称许者乃至炒作者中,又有几位读过先生之作。无从知之,又何从仰慕,则如此纪念,又有多少真意可言。于文化而言,最该取法的,乃是季先生对“无用之学”之虔诚,不媚俗,不从众,惟如此,方能造就文化之价值。

季先生之为人所尊重,不独在学问,亦在其敢说真话,直抒己见。其仰慕者、赞佩者固多,但真心愿意如季先生这般,怕是便不会如此之多。

季先生曾说,自己不是什么国学家,因为“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言之凿凿,因此季先生之离世固令人叹惜,其所造成的学术界损失也有目共睹,却也不必为“国学沦丧”、“文化没落”而过分痛悼。

拜盛名所赐,季先生的文稿总算多数付梓,但印数有限,购者寥寥;许多已辞世、尚健在的古文字学、史学和严肃文学研究者,著作等身却没办法将呕血之作变成铅字,只能皓首穷经,默默无闻终身,即使如季先生这般出名,却也非学术之功,非文化之功,季老纵健在,国学该沦丧的也同样沦丧,文化该没落的,不是也同样没落?同理,纵使季老不在,那些被季老“环顾左右,大有人在”的学问人,以及连季老都不知、未顾的有心人,也还会守住其一份执着,将这份文化薪火相传下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