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人的“小镇”谋变

尽管外来工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尚无力承担,但新塘镇政府已经试图在原来冷漠疏离的工厂区里,建立起富有人情味的社区。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其实并没什么不同。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谢雪

尽管外来工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尚无力承担,但新塘镇政府已经试图在原来冷漠疏离的工厂区里,建立起富有人情味的社区。

在行政区划上,新塘镇拥有50万的外来人口及22万的本地人口,规模堪比中等城市,却依然按照乡镇建制来管理。“我们现有的制度设计,没有关怀到具体的人,特别是大量的外来人口,如同漂浮在空中的孤岛被忽略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何艳玲教授说,“就像大敦村,8万余名外来工由40余名治安队员管理,紧绷的弦总会断裂。”

2011年6月后,增城市政府就已开始了大力整改。措施之一是将大敦村治安队解散,用同等规模的联防队取代,并由新塘镇派出所管辖,由增城市政府及新塘镇政府各负担50%的工资。

新塘牛仔裤服装厂的女工围坐在光管灯下剪线头,她们旁边的墙角摞着一堆堆几乎与人等高的牛仔裤。 (熊靖/图)

措施二是建立“一站三中心”,即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