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我教你怎样做总统

面对记者询问做总统的秘诀,奥巴马的回答具体实际:你必须坚持锻炼,否则会崩溃;你得远离生活琐事,否则会降低决策能力;你还得自律,并为此付出代价。

一连6个月,《名利场》杂志记者一头扎进奥巴马的生活。在篮球场上,在办公桌前,在白宫阳台上,在空军一号机舱里,他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奥巴马

面对记者询问做总统的秘诀,他的回答具体实际:你必须坚持锻炼,否则会崩溃;你得远离生活琐事,否则会降低决策能力;你还得自律,并为此付出代价

连6个月,《名利场》杂志记者迈克尔·刘易斯一头扎进奥巴马的生活。在联邦调查局的篮球场上,在装有秘密隔板的办公桌前,在白宫视野最佳的杜鲁门阳台上,在空军一号机舱里,他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奥巴马。

面对刘易斯询问做总统的秘诀,奥巴马的回答具体实际:你必须坚持锻炼,否则会崩溃;你得远离生活琐事,否则会降低决策能力;你还得自律,并为此付出代价。

“不能四处闲逛,不大可能遭遇惊喜,不会在餐厅里邂逅多年未见的老友。缺少隐私和惊喜的生活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你得适应,却无法习惯,至少我习惯不了。”

奥巴马 

篮球场上

如果谁对总统客气,就不会有机会了

一个周六清晨,刘易斯来到白宫接待室,等候和奥巴马一起打一场常规篮球赛。他十分好奇,这个年过五十的人为何如此热衷一项为25岁年轻人设计的激烈运动?

随从送来一双Under Armour牌高帮运动鞋,一侧印着总统的球号“44”。这时,总统来了,一身运动服,脚上却踏着一双淋浴用的橡胶鞋。他登上黑色SUV车,忽然好像想起什么,转身对随行医护人员说:“你带我的牙套了吗?”当牙套送来时,他如释重负:“我可不想这时候掉颗牙,离大选只有100天了。”

他指着一颗牙对刘易斯说,在之前一场比赛中,这颗牙就被撞掉过。刘易斯面露紧张,奥巴马大笑起来,叫他别担心。“随着年纪增长,我的球技日益下滑。30岁时,我有一半几率打出好球;到40岁,就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几率了。”他一向专注于自我表现,但当发现自己不能再“个人秀”时,便致力于团队获胜。

因为不是总统官方活动,车队只有一辆警车开道,既没拉警笛,也没亮警灯,遇到红灯照样停车。5分钟后,他们抵达比赛场地联邦调查局。总统的篮球比赛通常在几个联邦单位内轮流举行,但奥巴马偏爱联邦调查局的球场,因为它比正规球场小,有助于掩盖他年龄上的劣势。

已有十几名球员在做热身运动,其中一人是教育部长阿恩·邓肯,他曾是哈佛大学篮球队队长。除他和两三个40出头的中年球员外,其余人个个看上去只有28岁,身高近两米,弹跳力惊人。这显然不是一支随便拼凑的队伍,他们将进行一场十分认真的比赛。刘易斯问身边一名球员:“你们中有几人打过校队?”他说:“所有人。”其中,大多数人打过职业赛,当然不是在NBA,而是在欧州和亚洲。

奥巴马根据队员实力分组,刘易斯和他一队。他对刘易斯说:“你先在场边坐一会儿,等我们领先了你再上。”刘易斯以为他在开玩笑,可他一脸严肃。

比赛开始了,没有人再把奥巴马当总统:他的队友从不无原则地传球给他,哪怕他周围毫无盯防;他的对手为了带球上篮,毫不犹豫地迎面而上,不惜与之发生身体冲撞。一名球员透露,如果谁在球场上对总统客气,就不会再有下一场比赛了。

如果和同龄人比赛,奥巴马完全可以大放异彩,可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渴望挑战,并且乐在其中。用球友的话说,他明白自己的“角色”,擅长组织,球传得漂亮,有很多假动作,作为一个左撇子可以左右进攻。

刘易斯上场了,他很快就明白为什么奥巴马的队伍会领先,因为他每打一个臭球,奥巴马就会对他大声嚷嚷:“别老盯着边线”、“赶紧回防”、“投篮!”……5局打下来,奥巴马队以3:2获胜。奥巴马意犹未尽:“我还能再打一局。”

场边的计时员话不多,但似乎和奥巴马很熟,他是谁?奥巴马说:“马丁,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马丁是一家飞机停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模样让你绝对想不到其最好伙伴是美国总统。早在奥巴马竞选公职之前,两人就在芝加哥因打球认识,但对彼此球场外的一切一无所知。很久以后,奥巴马送他一本自己写的书,马丁以为是自费出版物,随手扔在书架上。直到有一天打扫屋子,书从书架上掉下来,他才捡起来翻了翻,不禁吓了一跳。书名叫《来自父亲的梦想》。

“原来这家伙这么能写,”马丁说,“我告诉妻子,她说:‘巴拉克将来会当总统。’”

白宫生活

“经济困难,当务之急不是重新装饰”

从妻子10点钟上床,到他凌晨1点就寝,这3个小时是奥巴马最私密的时间。虽然不能离开白宫,但他会看ESPN电视台体育节目,浏览iPad,与不同时区的外国领导人通电话,或者到白宫视野最好的杜鲁门阳台上,感受一下外面的气息。他的一天从凌晨开始,因为当他清晨7点起床时,已经做过好些事了。

7点半,他来到位于三楼的健身房,或做有氧运动,或练习举重。一小时后,沐浴,更衣。他的西服不是蓝色就是灰色,以至于妻子取笑说,他的生活已经完全程式化。“这不是我的自然状态,”他说,“事实上,我只是一个来自夏威夷的小孩。”

用完早餐后,他浏览当日报纸——其实大多数内容已从iPad上了解,然后阅读每日安全简报。上任之初,他经常会惊讶于一些内幕消息,如今已习以为常,“可能一月会有一次”。

从白宫一楼大厅到椭圆形办公室是他的每日通勤之路,大约60米长。“在华盛顿,我有一半时间呆在办公室,这里非常舒适,”奥巴马说。他第一次走进这个房间是在当选之后给小布什打电话;第二次是在就职当天,他邀请跟随他多年的基层工作人员来此做客,感受坐镇白宫的滋味。他对他们说:“让我们像从前一样。”

按照惯例,选出新总统后,白宫服务人员要将属于离任总统的东西搬走,然后根据新总统要求重新布置。这件事奥巴马一直拖着未办,理由是:“我们入住白宫正值经济困难,当务之急不是重新装饰。”

18个月后,他才提出给待客的两把椅子配上坐垫,“椅子有点油腻,我担心客人会有想法。”接着,他将古董咖啡桌换成现代风格,把布莱尔送给布什的丘吉尔半身像换成马丁·路德·金,把书架上的瓷盘换成几件著名专利产品,如莫尔斯1849年制作的第一台电报机模型。“互联网正是从它开始的,”奥巴马说。最后,他定制了一张椭圆形地毯,上面写着他最喜欢的几句名言,如马丁·路德·金的“人类道德的弧线很长,但最终指向正义”。

奥巴马对办公室的改动就这么多,正如他所言,“我只想做一个节俭的人”,可还是惹来非议,尤其是挪走丘吉尔半身像,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发誓要让它重返白宫。

奥巴马保留了布什使用的办公桌,它藏有秘密隔板,当年由卡特总统带入白宫,以取代先前约翰逊和尼克松总统使用的装有秘密录音系统的办公桌。

刘易斯问:“这张桌子有录音装置吗?”“没有,”奥巴马说,“不过,这个想法很有意思,逐字记录历史岂不妙哉?”

空军一号

“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能迟疑”

在空军一号上,刘易斯问奥巴马:“假如有30分钟你不是总统,换由我当,你会给我怎样的指点?”

一个月前,他用另一种方式问了同一个问题,奥巴马似乎有些发懵。他明白自己的回答冠冕堂皇,但坚持认为绝对真实:“你的首要任务是谨记人民寄予你的希望和梦想,你的一切所为均以此为标准。我相信每一位总统都清楚这一责任。”

一个月后再次面对这个问题,他显然从容许多,回答也变得具体实际:你必须坚持锻炼,否则会崩溃;你得远离生活琐事,否则会降低决策能力;你还得自律,并为此付出代价。“不能四处闲逛,不大可能遭遇惊喜,不会在餐厅里邂逅多年未见的老友。缺少隐私和惊喜的生活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你得适应,却无法习惯,至少我习惯不了。”

在奥巴马看来,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决定,无休止地做决定。很多事情突如其来,比如漏油、金融恐慌、地震、火灾、政变、内衣炸弹、电影院枪击案……

“到我桌上的每一件事都很棘手,否则别人早就处理了,”奥巴马说,“你的任何决定都有30%-40%的可能行不通,你得承认这一事实;可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坚定不移,不能流露半点迟疑。”

去年3月的一次抉择很能诠释他所说的困境。当时,卡扎菲带领2.7万军队穿越沙漠,直捣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扬言要消灭城里120万居民。那段时间,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见共和党人叫嚣着出兵利比亚,民主党人则警告说莫管闲事。3月13日,法国宣布推动一项联合国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可明眼人清楚,这不过是一种政治表态,毫无实际作用,因为卡扎菲没有使用飞机,他驰骋在沙漠里的是吉普车和坦克。

15日下午4点10分,奥巴马与18名顾问在白宫开会,商议美国该作何反应。五角大楼带来两个方案:一是设立禁飞区;二是无所作为。奥巴马一听就怒了:“你们告诉我禁飞区不能解决问题,可给我的惟一选择是设立禁飞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开这个会?”

他转而向与会低级官员征求意见。此举不多见,但一举三得,一来可能找到新的答案;二来保护自己的决策;三来彰显亲民个性。果然,几名低级官员表示应当出兵干预,以免卢旺达悲剧重演。于是,奥巴马责令将军们在两小时内拿出新方案。

7点半,会议重新开始。除先前两个方案外,国防部又提出第三个方案:推动联合国通过决议“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利比亚平民,由美国动用空中力量摧毁卡扎菲军队。对此,核心成员中几乎无人响应。用白宫办公厅主任威廉·戴利的话说:“利比亚关我们屁事?”

但最终,这位刚刚引领美国从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战火中走出的总统还是拍板了,以“正义”的名义出兵另一个阿拉伯国家。至于“不干涉”选项,他说:“那不是我们的风格。”潜台词是:“那不是我的风格。”

事后他承认,直到重新踏入会议室的那一刻,他仍在盘算是否该选择“无所作为”。“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摧毁利比亚防空系统可能置我们的飞行员于极大危险,或者我不确信萨科齐或卡梅伦事后能有效跟进,或者担心联合国能否通过决议,都可能导致我改变决定。”

3月17日,联合国通过奥巴马倡导的决议;19日,轰炸开始。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炸开了锅:民主党议员在国会发表声明,要求奥巴马从利比亚撤兵;而先前所有鼓吹动武的共和党人也众口一词,批评奥巴马是机会主义者,一味追求曝光率。白宫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在美国,“论战机器远比现实机器强大”。

从奥巴马作出决定的那一刻起,无数人等着看他犯错。果然,3月21日,美国一架F-15S战斗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一名领航员失踪。政治对手原本可以对此事大做文章,可上帝眷顾这个“来自夏威夷的小孩”:失踪的领航员被利比亚反对派所救,受到英雄般拥戴;同样是入侵一个阿拉伯国家,这次美国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救星。

假如领航员摔死了,假如他落入卡扎菲手中,假如他在慌乱中朝救他的人开枪……不堪设想。正如奥巴马所说,这是一个“51-49”的决定,“它告诫我,任何事情,总会出错。”这是总统的职责,也是总统的代价。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