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专题】“黑暗的地方一定不全是黑暗” 《一九四二》拍出和没拍出的

“最黑暗的时候,人性能散发出一些微弱的光芒,这点微弱的光芒照亮了这个民族的未来。不是任何别的,不是我们每天能够听到见到的大而无当的话,而是人和人之间那种人性的微小的善意。”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阎彬 张洁瑶 陈浩民

“最黑暗的时候,人性能散发出一些微弱的光芒,这点微弱的光芒照亮了这个民族的未来。不是任何别的,不是我们每天能够听到见到的大而无当的话,而是人和人之间那种人性的微小的善意。”

电影《一九四二》公映后,小说作者、电影编剧刘震云发现,微博上的“左、中、右”,突然变得善良了:“我觉得这个善良,是越过了作者和导演的,是1942年的河南国民性、民族性和人性打动了他们。”

1993年,王朔推荐冯小刚看了刘震云的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直到2000年春节,刘震云才同意把《温故一九四二》的电影拍摄权交给冯小刚,并出任电影编剧。

2011年,由王朔“推波助澜”,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参与把关”,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尽力斡旋”,《温故一九四二》去掉“温故”二字,正式立项。

2012年11月27日,《一九四二》在上海宣传期间,刘震云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以下为刘震云自述。

《一九四二》剧照。编剧刘震云研究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发现中国灾民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其他民族不一样:“其他民族会追问,为什么我要饿死?谁把我饿死的?中国灾难太多,我的乡亲们懒得追问原因了。” (剧组供图)

好像谁都有道理

《温故一九四二》与《南方周末》前副主编钱钢有关。

钱钢是我的好朋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眼睛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别人忽略的地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都有被遗忘的角落。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里面,藏着民族的历史。灾难长年累月伴随各个民族,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差别无非这些灾难不同,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