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适,我就撤” ——杨丽萍十年商路

无论是依托行政推力,还是与民间资本合作,直至今天引入风险投资,目标感明确但又率性甚至偏执的特点,在杨丽萍身上始终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位“并不天真的艺术家”,她的艺术生涯能否在资本市场得到延续?

责任编辑:张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孔雀》之全国巡演被视为杨丽萍的谢幕演出。但她的资本之旅,正开启新纪元。 (东方IC/图)

无论是依托行政推力,还是与民间资本合作,直至今天引入风险投资,目标感明确但又率性甚至偏执的特点,在杨丽萍身上始终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位“并不天真的艺术家”,她的艺术生涯能否在资本市场得到延续?

“上市不是目的,我只是希望公司和我对艺术的追求,能够通过规范的管理传承下去。”

54岁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日前因旗下公司打算三到五年内上市的消息,成为商业界和资本圈的话题人物。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回应。

杨丽萍正带着大型舞剧《孔雀》在全国巡演,这也被视为她的谢幕演出。但她的资本之旅,却正开启新纪元。

从代表作《云南映象》在行政力量助推下大获成功,到今日想借助风险投资之东风规范“开屏”,十年间,杨丽萍的商业模式悄然发生蜕变。

难以复制的成功

2002年,已经享有盛誉的杨丽萍受朋友之托带着一帮演员编排歌舞剧《云南映象》。用舞蹈来展示云南之美,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仅舞台灯光设备就需要上百万元,排练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难题。发起人最终退出,而杨丽萍选择坚持。

她后来遇到演出商荆林,后者决定合作。不过,他们最期望得到政府的支持。两人多次邀请时任云南省文化产业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范建华去观看演出。

这一年的12月28日,范建华观看了彩排。“当时深受震撼”,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称,当得知剧团缺少资金时,范表示自己“早该来(看演出)”,因为“财政于26日已经完成年度决算,无法进行新的拨款”。

荆林随后提出,能否找到当时一位省委领导帮忙。范出了个主意——让杨丽萍给书记写封“求助信”。

“这是件好事,望给予帮助。”上述云南省委领导很快在“求助信”上进行了批示。批示很快落实,云南省决定给予30万现金的支持,另拿出近120万元购买了舞台灯光设备,“借”给剧团用——当然,至今没有“归还”。

2003年4月26日,《云南映象》试演前夕遭遇SARS,集会及演出活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