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不!中国美院85年的挑战

2013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为纪念校庆85周年,举办主题展览“八五·85”。85个校史人物的1985年,被装进85段视频,在展厅循环播放——策展人高士明意思很清楚:1985只是一个切面,支撑切面是85年的脉络。在国美院长许江看来,这个脉络就是“实验精神”。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蔡佳茵 龙健 王煦

2013年,中国美院85周年校庆系列展之一,《不一不异中国青年艺术家实验展》。“不”是中国美院的关键词,近30年前,别人问赵无极,你画画的时候怎么想的。他说:我要我画的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和我以前的不一样。 (CFP/图)

有几只脸谱倒还辨得清,白脸黑髯的是曹操,红脸白须的是黄盖。别的无名鬼早已烧得走了样:嘴巴歪上了脸颊,眉毛惊悚成一道波浪,两只圆睁的怒目,活似黑洞洞的鹅卵。

85岁的林风眠卸掉了无意义的躯干,把痛苦和不惊全写在脸上。那是1985年,他遁入香港第八年,在间巴掌大的画室里,画完了《火烧赤壁》。

那年,75岁的艾青写了《艾青论创作》;78岁的李可染筹备了自己的大型个展;64岁的赵无极从法国回来,在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办了讲习班。

几个讲习班的学员随即毕业了。23岁的耿建翌画《灯下》,橙男灰女,面无表情,活像两尊静物;22岁的魏光庆画《工业风景》,两根钢管,两个人,在画布上泛着冷光。

那届浙美油画系的毕业作品大都如此“冷漠”,老教授们坐立不安。院长肖峰出面操持,把油画系老师郑胜天和金一德请上答辩席。答辩整三天,《美术》杂志把论战搬到纸上。“85新潮”这把火在浙美烧旺了。后来艺评人费大为出版《85新潮档案》,浙美学生占了一半多。

2013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为纪念校庆85周年,举办主题展览“八五·85”。85个校史人物的1985年,被装进85段视频,在展厅循环播放——策展人高士明意思很清楚:1985只是一个切面,支撑切面是85年的脉络。在国美院长许江看来,这个脉络就是“实验精神”。

七十多岁和七十多斤

叶剑英拍板,林风眠移居到香港去,这是1977年“文革”刚结束的事。临走前,林风眠把肖峰叫到自己上海南昌路的旧宅里,赠了幅《芦雁》给他。肖峰受宠若惊。

这宅子肖峰以前常来,1973年,73岁的林风眠服刑四年后形容枯槁;肖峰也刚被造反派从地府里退回,体重只剩七十多斤。“七十多岁”和“七十多斤”在上海画院成了同事——那里既是“黑窝”,又是避难所。一起避难的还有刘海粟、程十发、吴大羽……

“顶得上半部当代美术史。”肖峰掰着手指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林风眠刚获释那阵儿,肖峰去看他,两人往屋里一坐,聊起各自遭遇,老先生总是嚅嗫着嘴唇,想说又吞了回去,怕隔墙有耳。

在牢房里老先生真吃了些苦。被逼着在莫须有的认罪书上签字,不签,就把双手铐在身后,一铐几个星期,直到血肉模糊,吃饭、睡觉都不解开。饭碗搁在台阶上,他只能躬下身去舔。

这种灾难他以前听过,没尝过。1927年他刚从巴黎回国两年,到杭州赴任国立艺专校长。路上听说曾经一起留法的同学熊君锐,因为“清党”被杀。纠结至极,画下《痛苦》。画布上,原本温文尔雅的林风眠画了女人们拧着脖子、惊恐万分。

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在西湖博览会上看到《痛苦》,很是愤怒。“杭州艺专这是在人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