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毓鼎与丁未政潮内幕

恽毓鼎是清末读书人中佼佼者。按说,他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多贡献。可惜,他并没有老老实实做学问,而是走上了一条歪门邪道,财迷心窍,辜负了读书人的好名声。

责任编辑:刘小磊

恽毓鼎采自《晚清七百名人图鉴》。 (南方周末资料图)

恽毓鼎是清末读书人中佼佼者。按说,他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多贡献。可惜,他并没有老老实实做学问,而是走上了一条歪门邪道,财迷心窍,辜负了读书人的好名声。

读书人是时代骄子,也是社会的财富。综观古今中外之历史,什么时候读书人风气端正,奋发向上,则政治清明,国家昌盛,民族兴旺;什么时候读书人不务正业,趋炎附势,走歪门邪道,则社会必定是腐朽没落,死气沉沉,日薄西山。晚清时期,尤其是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之后,不少在朝任事的读书人,即属于后者。其中,典型的代表莫如恽毓鼎。他在丁未政潮(1907年岑春煊、瞿鸿禨一派与袁世凯、奕劻一派的党争,结果岑、瞿二人失败去职)中的拙劣表现,给中国近代史留下了难以医治的创伤。

翰林院之佼佼者

恽毓鼎(1862-1918),字薇孙,号澄斋,江苏阳湖人。恽氏幼年丧父,多半时间生活在江南水乡。光绪八年赴京赶考,中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时年仅二十岁。光绪十五年春,恽毓鼎又在京参加会试,以二甲第二十九名中进士。接着参加朝考,荣获一等,选庶吉士,次年散馆授职编修。

恽氏年纪轻轻就跨入了翰林院的大门,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翰林院能人辈出,历届科举的优异者几乎都在这里聚集。在进入翰林院初期,恽毓鼎青灯绛帐,生活清贫,然而却能专心致志,刻苦向学。光绪十八年被任命为国史馆协修。两年后,朝廷大考翰詹(清代对翰林和詹事的合称),恽毓鼎名列二等,奉旨以赞善用。又过了一年,恽毓鼎即被提升为日讲起居注官。戊戌政变后不久,“奉朱笔转补翰林院侍读。”光绪二十七年担任《各国政艺通考全书》的总校兼总纂、国史馆总纂。宣统二年,翰林院奏设宪政研究所,任总办。

恽毓鼎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写了一本《崇陵传信录》,这是一本研究晚清史的学者经常读的书。此书包含了许多道听途说的内容,不少历史细节,都经不起推敲,与他所参加纂写的《光绪朝起居注册》的内容颇有出入。准确地说,《崇陵传信录》只不过是恽氏在清朝亡国后对往事的追忆。

此外,恽氏还留下了一部《澄斋日记》,这是他用一生心血浇铸而成的重要作品。恽氏日记,不仅记事翔实细腻,而且文笔也十分生动传神。它以120万字的篇幅,记载了光绪朝至民国初年的朝政起伏,风云变幻,以及这位读书人对于动荡时代的观感及应对,为了解晚清社会,提供了生动的史料。

不过,阅读《澄斋日记》,要注意作者并非如实记载亲历的所有重大事件。如光绪三十三年的日记,恽氏所参预的朝政密谋及其与袁世凯、端方等重要人物交往,日记中大多不写,或者是写了,后来又作删除。

总之,如果单从学历上说,恽毓鼎堪称是清末读书人中的成功者,也是翰林院中的凤毛麟角。——恽氏自称“海内交推,苍生瞩望”。按说,他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多贡献。可惜,他并没有老老实实做学问,而是走上了一条歪门邪道,财迷心窍,辜负了读书人的好名声。

本来很反感袁世凯一派

作为翰林院很有地位的侍读学士,恽毓鼎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常常为付账单而发愁。尽管他曾担任许多令人羡慕的差事,但是,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除了学差之外,很少能有发大财的机会。于是,头脑聪明的恽毓鼎逐渐变得热心富贵,钻营发财。他一生做的最糟的一件事,就是在晚清最后一次政潮中,出卖良心,依附权贵,毁坏了自己的声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晚清历史上一个很不平常的年头。清廷上层发生了一起你死我活的争斗,史称“丁未政潮”。政潮中一派以庆亲王奕劻与北洋大臣袁世凯为首。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卖官鬻爵,狼狈为奸,京城内外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于是,翰林出身,比较清廉的军机大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