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查“硕鼠”“蛀虫”,十起典型案例公布!
-
增设环境资源界:时隔30年,全国政协界别缘何又做大调整?
85名委员所从事的工作,都与能源环保、生态保护与治理、林业绿化等领域息息相关,并且来源广泛,包括官员、学者和国企负责人。 关于政协界别设置是否合理的讨论始终存在,主要围绕界别的代表性不足、设置交叉重叠、界别委员的构成不合理等。 -
130元,一笔冬春救助款的划拨之旅
岁末年初,这笔拨款最快在半个月内即可从国库抵达困难群众的账户,并在附近的集市上变为年货、粮食和春天的种子。 之前,冬春救助主要分为需口粮、衣被、取暖救助几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本年度的冬春救助将这几类进行了统筹合并。 -
“到了就没了”:当社区医院能开出Paxlovid后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14家社区医院,发现四地的社区医院对居民领取Paxlovid的限制条件各有不同,共同之处则是均存在药品紧缺。 “有大型三甲医院的领导找过来,说‘这个药的事情你帮帮我们医院,以后你有新业务,咱们都能谈’。” “社区医院应该大有用武之地了,关键就是他们要提前准备好,在这种时候,上级医院一定要派出医疗人员进驻社区医院,以分流上级医院的患者人群。”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背景太假哥”:网红、政协委员和曾经的失败者
那仿佛是另一个人的故事。那个人出生于贵州农村,自小随打工父母在江苏生活,16岁辍学,辗转于多个工厂,膝盖受过伤,写过网络小说,22岁创业失败后到新疆散心,意外成为一名主播。 刘元杰坚信,自己一直与失败相伴。贫困的童年,未完成的学业,到初中时,一家人还挤在一张上下铺,他和哥哥睡上铺。成年后,赚到第一桶金时公司匆匆倒闭。 团队成员冯新林回忆,刘元杰说过最让他感动的话是“努力的意义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贫困的家乡”。 -
15省份政协党组书记调整,多为“跨省交流”丨时政周报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3年1月7日-2023年1月13日) 马朝旭任外交部分管外交日常业务工作副部长,明确为正部长级。 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59.2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53人,厅局级干部2450人,县处级干部2.1万人。 2023年以来,四川、江西、贵州、河北、安徽、浙江、上海、广东、甘肃、云南、福建等11省份法院和检察院负责人“联动”调整。 -
谁在申请香港“高才通”?
“高才通”计划指定了4个全球大学排行榜,最近五年内上榜过其中任意排行的前一百位的高校均可视为全球百强高校。其中,内地高校共有9所入列。 “珠三角客人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取得香港身份,北方客人更多是为了能在香港工作,香港身份更多是附带的结果。” 初次获批的两年内,“高才通”申请者需在香港找到固定工作或创办企业,收入或营收达到要求后方能续签,七年后才能申请香港居民身份。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
春运开启,基层防疫压力待解
局部的春运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提前开始。2022年11月29日,清华大学就已提前开通学生返乡专线,在此前后,多地大学提前放寒假,疏散学生返乡。 药物捐助者主要来自城市,而填报求助信息的人也主要来自城市。“这些求助人,可能有年迈的父母或长辈还在农村。”如今他们每天还能收到求助信息,“缺药状况依然存在”。 由于当地外出务工人群主要在周边城市打工,并不只在春节返乡,目前乡镇的常住人口已接近往年过年,基本也都感染过了,“卫生院层面最困难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了”。 -
2022年32名中管干部被查丨时政周报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6日) 升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不到一个月的斯朗尼玛现兼任日喀则市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任教育部副部长,陈杰此前任同济大学校长。 中纪委一天宣布三“虎”落马。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雪峰、山东省青岛市政协主席汲斌昌、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何泽华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 山东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敢揽难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怕事、不躲事、不推事。” -
数字化社会治理这三年,科技支撑更强大了吗?
百强榜单中涌现出了25个新秀,其中不乏中西部县(市、区)的身影。河南、湖北分别新入围2个,安徽、甘肃、内蒙古、四川的数量则各占1席。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各县(市、区)的科技支撑水平平均得分不到60分,与课题组原先预想的结果出现了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