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内阁成立不到三月,三成员辞职,日本政坛怎么了?
2023年9月13日,为拯救低迷的支持率,岸田再次改组内阁,将现有的19人名单更换13人,其中不乏外相、防卫相之类的重要职务,而新内阁成立不到三个月,已有三名成员辞职。 -
“中国乞讨者泰国被捕”背后:残酷的人口贩运链
从2016年至今,泰国发现了7151名乞讨者,其中外籍乞讨者2473人,绝大部分为柬埔寨人和缅甸人,68人为中国公民。 素有“微笑之国”美誉的泰国,长期以来一直充斥着人口贩运黑暗交易。泰国是遭受强迫劳动和性贩运的男性、女性和儿童的来源国、目的地和过境国。 -
“23000塔卡薪资抗议”:国际大牌背后的孟加拉国“血汗工厂”
11月初,孟加拉国劳动与就业部长苏菲安宣布,自12月1日起将工人最低工资提高到12500塔卡。而孟加拉国纺织工希望雇主可以将最低工资翻三倍,提升至23000塔卡——制衣工认为,23000塔卡是维持温饱的基准线。 研究显示,孟加拉国制衣女工的收入仅是印度、柬埔寨女工的一半,后两者国内也拥有大量制衣女工。 “如果要支持工人的涨薪需求,欧美国家服装品牌也需要提高订单价格。”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主席法鲁克·哈桑感叹,这些品牌虽然公开喊话支持,但当成本上升时,他们会威胁“从别的国家购买货物”。 -
“两极分化的印度”,“捡跑侠”难解垃圾顽疾
“酒店的地面就像镜子一样,可一出酒店大门,就看到一堆垃圾堆在路上。”小野觉得,是印度没有把钱花在“基建和穷人”身上。 政府的环境计划可能在中小城市还行得通,但大城市中现存的超级填埋场垃圾体量过大,很难被人工手段“消化”掉。 据印度媒体数据,全印度垃圾场工作人员大约有150万至400万,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出身低微,没受过像样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技能。 包括贝弗利在内的民众都怀抱着“清洁印度”的美好期待,但对于14亿人口、298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来说,垃圾处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
“游客回家”,一些国际网红城市对过度旅游说不
对过度旅游的担忧,不仅出现在奥地利、威尼斯、巴厘岛等热门城市,还出现在夏威夷和希腊、西班牙、日本等其他地区。蜂拥而至的游客,不仅大大推高了当地的消费水平,还给当地基础设施及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
校准航向再出发——新华社五论中美关系如何重返正轨
-
“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中美元首会晤开启“史诗级APEC”
“‘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 -
收容两百万阿富汗难民的巴基斯坦为何“变脸”
巴基斯坦政府驱逐阿富汗难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认为阿富汗人直接参与了对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 -
约瑟夫·奈:中美不会彼此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