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月拿证”?蒙古国“学历速成”调查
蒙古国留学“费用低、学制短、门槛低”,吸引了一批有学历提升诉求的人群。比如专升本学生、职级晋升需求人员,有志于考公考编人员等。 公告称,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涉嫌欺诈或者误导,提醒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一方“全盲”,一方“全包”。显著的信息差,带来了潜在的合同纠纷风险。多位受访者提出,签订合同后,一些中介并未完全做到承诺,“服务完全不及预期”。 -
搅局者马斯克:美国党加入“驴象之争”
在美国政治史上,第三党的尝试,屡见不鲜,却鲜有成功。从罗斯·佩罗的改革党到拉尔夫·纳德的绿党,它们往往在选举中昙花一现,最终被两大党吞噬或边缘化。“马”党能逆天改命,打败“象”党和“驴”党吗?它又会如何搅动美国政坛? “能发射火箭登陆火星的马斯克,在政坛应该也能‘放卫星’。”现实的引力却有些沉重。从政党注册、逐州备案,到资金募集、提名候选人、基层组织建设,直至直面美国选举制度,组建全美性政党的程序,每一步都是考验。 “成立‘美国党’或许只是马斯克抛出的‘烟雾弹’。”“搅局才是马斯克的真正目的。”历史上,美国的第三党多为短期“搅局者”。 -
WTO前经济学家库普曼:全球亟须构建新经济秩序
我相信,各国和企业仍希望与美国经济保持接触,但他们不会像过去四十年那样看待美国,而会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如果其他国家能遵循一套明确的规则,不是像美国这样变幻莫测,他们会更愿意进入那些市场。 -
三天三任总理:动荡中的泰国政坛,被围猎的他信家族?
“事实上,在脆弱的民主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专制统治下,泰国陷入混乱境地并非巧合。宪法法院暂停佩通坦总理职务,延续了过去二十多年解散主要政党、推翻民选政府的惯常模式。” 伴随着家族荣耀而来的,是循环往复的上台后被推翻的政治魔咒。 -
“下班后已读不回”:留下的留学生,重新打量工作与生活
相较于欧美等传统留学热门地,泰国正凭借高性价比、国际化教育环境和政策便利等核心优势,成为中国留学生的平替选择。泰国2024年共接收5.3万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到一半以上。 “在这里久了,人会习惯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王真说,“如果回国,要重新适应高压竞争的职场,可能很难。” -
花钱少、认证难:追求“性价比”的留学生,撕不掉“镀金”标签
用最短时间、最少花费,换一张能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文凭。这几乎成为学历竞赛中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这种需求,在特定群体和地区表现得更为赤裸。 评价体系催生了庞大的制度性需求,也为海外“速成学历”提供了肥沃土壤。以低成本换取学历认证的路径,正遭遇中留服认证闸门落下的严峻考验。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深耕本土市场的企业,对某些来源单一、项目时间过短的“海归”,态度趋于谨慎。 -
十二日战争后的中东谍影,以色列如何穿透伊朗防线?
在本轮冲突中,以色列充分把信息科技、情报实力、空中打击能力相结合,实现了比出动地面部队还有效的结果。 在伊朗相关的多起渗透、窃取、暗杀等“大案”中,摩萨德的出镜率颇高。而且,从案件细节可见,摩萨德很早就深入伊朗境内,建立了一套线人、特工和后勤网络。 以色列“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是敌人就要打击”的策略,也成为中东地区一大动荡因素。如果以色列对周边国家动辄使用武力,未来也会招来反噬。 -
对话哥大杰弗里·弗里登:消费者和美企将为贸易壁垒付出代价
最安全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比如接受教育、提升技能、建设好家庭、家庭经济。这些一旦得到,谁也拿不走。 -
“读一年成本近百万”:留学美国的价格与价值
“早期留学以商科专业为主,那时,学生家长普遍以能获得国外大学的学位为留学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今学生和家长对专业、排名有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留学,是不是一张留在留学目的国的船票?越来越多中国学生正在打一个问号。 “这些年来,留学意愿没有之前强烈。大家更多是把留学作为人生的一段旅程。先出去,再决定去向。” -
00:18
小众留学国家崛起,哪国性价比最高?
本次研究共设置“教育质量、留学成本、申请难度、就业质量、社会融入”5项指标维度,对各国留学竞争力进行评分和综合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