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版的话 | 我们欠教育一笔账
今天,我们在《南方周末》上推出月均一期的“教育”版,和您共同关注这个牵动中国千家万户的话题。 -
读研大军“卷”到香港:有人“刷”完即走,有人延长学制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孙冬梅发现,香港高校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内地高校课程设置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为社会服务的研究型人才。 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202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7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报录比约为70∶1。 陈宜想多留一会儿,原本被认为是高性价比刷学历的一年学制,这时显得过分局促,“这样的节奏太快,跟没来过一样”。 -
教育部:2023年起不再为跨境远程文凭证书提供认证
-
东方甄选首次披露半年业绩:自营农产品收入超10亿元
-
第五轮学科评估,高校“自宣”
至少已有32所高校通过其官方渠道发布了本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部分结果。 福建某高校一位教授参与了某一文科类别的打分。她透露,“组织专家打分用了15天,这项工作在2021年11月就已经完成了。” 前四轮学科评估对科学研究水平的评估要求十分详细,不仅有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的要求,还对什么样的奖项算作科研获奖有明确表述。这些要求和表述在本轮评估中均未出现。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
盲人博士蔡聪:我相信每个生命都能拥抱更多可能性丨我信
“人都是有根的,然而有关残障群体的历史太少了。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也就没有了根。” “以前我恨不得今天来了,明天就能改变世界,工作了十多年,我意识到,意识的改变是逐渐渗透的过程。” -
农民工考证12年:我相信“把书读进去”丨我信
12年里,张淑宝拿到了6本本专科学历证和毕业证,两本高中教师资格证,1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书,1本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和1本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证书。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29日《南方周末》) -
张桂梅老师的新年来信: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
-
网课时代的大学生:经过那么多不确定,我相信要把握当下丨我信
现在回想,赵怡觉得那项工作对于大众而言可能并没有很大价值,但在那时,给了她很大的精神支撑。“这可能是应对信息过载以及不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
心理咨询师崔庆龙:我相信人们可以逐渐重建生活秩序丨我信
你会发现疫情后,大家状态的变化不会来得这么快,我们的心理节奏在匹配现实环境变化时存在着滞后性,尤其是安全感的恢复。 我们要敢于像从前那样去维护、重新创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甚至要更主动。在行动上和意识上要向着以前的自己回归,在一个人都有保留和保守的环境下,我觉得那些主动出牌的人会有更多机会。 当我们有一点点余力,感觉能为自己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去启动一些东西,在疫情之前,你想要做什么没有做,现在可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