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解放“PPT民工”?他们也担心被“革命”
GPT-4的惊艳表现让黄泽森感受到什么叫“工业革命级别的效率提升”。“现在的人就像珍妮纺纱机发明前夕的纺织工,一夜之间不知所措了。” “一份二十多页的PPT花了三个月,改了几十遍。” 得知微软推出Copilot,小文的第一反应不是“解放”,而是担忧,“那我的价值在哪里?” ChatGPT回答,“很难准确预测GPT-4或AI语言模型取代哪些工作,但可能会影响到设计重复任务或严重依赖处理和理解文本的工作。”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
中国恒大披露境外债重组方案,展期最长将达12年
-
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鲍威尔称确实考虑过暂停加息
-
处置瑞信:5万亿美元金融“巨无霸”诞生,瑞银接过资产盲盒
瑞银的两个动作显然说明它在本次收购中仍有顾虑。一是出价极低,二是要政府给收购做担保。 瑞信如同一个黑箱,收购或将给瑞银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毕竟它财报都不可靠,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窟窿”。 “我们在一场又一场危机中,创造出一个理论上属于私营,但实际上受国家保护的银行业。” -
储户243万存款被挪用要不回?南京邮政:案件复杂正在重审
-
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
曾经的“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为何陷入僵局?
2013年至2021年的八年里,贝因美出现了10次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被调侃为“A股变脸王”。随着大起大落的业绩预告,贝因美股价从30.97元/股跌至3.88元/股。 “都知道这样(先货后款)是死路一条,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良性发展最重要。但一时之间,很难扭转,(扭转)会造成销售收入断崖式的下滑。” “僵而不死,必后活。对于贝因美来说,首先是要活下去。”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瑞信会不会成为欧洲版“硅谷银行”?
“在2022年之前,瑞信是那种很少有人认为会出问题的老牌金融机构。”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因为雷曼一家机构,当时的银行普遍持有有毒资产。 瑞信已得到救助,意味着引发系统性问题的风险大大降低。 -
数据确权有争议,固收报价交易或暂回“群时代”
-
美国又一万亿银行出事:多次熔断临停,储户排队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