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甘肃张掖网红景点涉未批先建、违规取水
社交媒体平台有人评价芦水湾,“没有西北的风尘仆仆,反而有山清水秀的感觉”。 建成12年的芦水湾景区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令人匪夷所思。“芦水湾太好了,反而大家习惯了。”知情人士感慨。但张掖未批先建的人工水面并非个案。 张掖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0年8月以来,张掖市连续完成了黑河调水任务,下游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未再干涸。但有关人士认为,张掖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城市违规建设的人工水面在丰水期体现可能不明显,但近几年黑河径流量偏枯,已经显现出生态风险。 -
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为何上涨?
-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
领航鲸“搬家”分几步?为啥要抹凡士林?
-
研究发现鲨鱼可以跟人类一样品尝出苦味
-
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
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补漏
2023年2月,水利部发布会通报,通过近五年治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扭转,超额完成了《行动方案》的近期目标。 重压之下,仍有人铤而走险,审计报告通报,有地区存在无证取水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以想打井咨询沧州地区及周边十余家打井队,一位廊坊的打井工人自称,在廊坊给一些没有采水证的化工厂打过井。另一位天津的打井工人也表示,自己给客户打井,并不会要求对方出示取水许可。 部分农村依然依赖地下水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可供置换的地表水水源成本过高。“按照目前的成本测算,南水北调水源到达河北平原中东部灌溉地块的成本高达每立方米5-6元,用水成本不可能承受,除非政府提供高额水源置换补贴。” -
弄虚作假?二次污染?85亿元苏钢“毒地”疑云
苏钢“毒地”前后评估结果不同,可能由于土壤污染评估标准一再变更、不断加严,且江南水系丰富,污染容易迁移。 “焦化厂污染是疑难杂症,非常难治理。在江南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下,还需要特别注意污染迁移。” 如果苏州绿岸施工作业导致污染扩散,应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扩大部分承担责任。但不能排除苏钢集团是否需要对4号地块的污染负责,“其中可能涉及多因一果的共同侵权,依据民法典第1231条的规定,在责任大小认定上需要结合污染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作用等因素确定”。 -
新鲜白菜凑厨余?垃圾不仅要分,更要减
“此次事件表面上看,是第三方企业为自身利益采取的荒唐行为,实际体现了垃圾分类管理难以将责任触达垃圾产生者。” 在兰亚军看来,涉事公司没有分出足够的厨余垃圾,拿大白菜凑数肯定错了,但厨余垃圾分出率不光是第三方企业的工作,也要看前期宣传动员的力度大不大,市民参与度高,指标容易完成。 3R原则已普及多年,reduce (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 (资源化)的顺序中,减量化排在最前。更值得关注的指标还有末端进入垃圾填埋场/发电厂的垃圾总量(或人均量)、处理的成本(或人均成本)降低了多少。 -
秋季以来持续偏暖影响几何?会是暖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