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炙烤”的5月熬过去了,接下来还会更热吗?
-
27省4892天,2023年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
北京2023年3月19日—23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PM10小时峰值浓度甚至达到1667微克/立方米。 经专家分析估算,蒙古国对北京沙尘浓度的贡献可以达到七成,对东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其他地区沙尘浓度的贡献超过五成。 -
地铁站能不能建在农田里?
如果在郊区规划地铁,先通过建设住宅楼或租赁住房将人流吸引过去,稍微滞后一些,再建设轨道交通设施,这是一个被市场验证过的调配机制。利用好站点的更新潜力,可以创造出沿站点布局、职住平衡的新城,还能给地方的土地财政带来更高收益。 -
相约春天,我们办了场“碳中和”婚礼
一位来宾告诉我,婚礼没有过度装饰和繁琐流程,这种形式上的简约让她更投入于婚礼中的情感和情绪,回归到纯粹的“见证爱、分享爱”的婚礼初衷。 这场碳中和婚礼证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实距离应对气候变化并不遥远。爱是人类通用的语言,可能保护环境也是。 -
炙热钢渣水倾倒金沙江边?攀钢高炉渣处理调查
攀钢安全环保部总监刘建华向南方周末记者转述,调查结论主要针对三个问题:钢渣倾倒江边;废气无组织排放;物料露天堆放。第一个问题不属实,后两个问题属实。 “如火山喷涌的‘岩浆般’震撼”的画面为“高炉渣热泼法处理工艺”——1400多摄氏度的高炉渣运至渣场,倾倒出来,在表面泼水冷却。处理后的高炉渣将再利用。 约二十年前,攀钢启用热泼法来处理高炉渣,是为了回收处理。但渣场的扬尘问题一直困扰着攀钢,还一度写进了攀枝花市政府2018年发布的《攀枝花市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工作》。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科学家发现“塑料岩石”:“塑料已成地球地质一部分”
“或许,以后的人们进行考古工作时,能够像今天的人们发现恐龙化石那样,发现地下存在一层嵌入塑料的岩石层。” 过往塑料与岩石的融合,均被认定为物理作用的结果。侯德义团队的发现,首次揭示了塑料与岩石的化学结合作用。 除了作为地质标志物外,“塑料岩石”对学界的意义还在于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
首例“网红减肥针”假药案追踪:自研配方,涉案过亿
“目前已有1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生产、销售数据仍在梳理,本案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查获的“AB轻盈素”源自一家看似寻常的化妆品面膜厂,研发人员自建实验室研究减肥配方,产品一下生产线就被代理商哄抢,“甚至仿冒这个假货的假货也出现在市场上”。 “司美格鲁肽”尚未被国内药监部门批准用于减肥,相关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之中。 “‘AB轻盈素’的生产核心就是拿到含有司美格鲁肽的原料,不法分子再通过一些化工材料和配比制成。”警方调查显示,含有两小瓶的一组“AB轻盈素”生产成本约为30元,出厂价170元/组,卖给大代理商为340元/组,到终端消费者手上,价格可能已经翻了50倍。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
沙源地蒙古国,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2021年春季华北发生了超级沙尘暴,2022年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弱,但2023年的沙尘又变得很强。”最近沙尘的年际差异明显变大,这与全球变暖背景下其他极端天气气候有类似之处。 在过去的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三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蒙古国可能正在迈过气候变化的临界点。 从1982年到2022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从2480万上升至7110万头,这约等于1.1亿个羊单位。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蒙古草原的承受能力。目前蒙古产的肉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认可,利润率偏低。应该在品牌经营和拓宽销路上下功夫,才能摆脱对产量的依赖。 “如果你将被破坏的土地与蒙古全境相比的话,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在矿山所在的当地,地貌的变化非常醒目。”拉戈瓦表示,“整座的山被挖空,整段的河流消失。” -
申报绿色工厂,部分第三方机构未保持独立性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
绿色工厂争议:有环境违法违规记录,还“绿”吗?
2023年3月公布的第七批绿色工厂最终名单里,45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记录。 绿色工厂评选背后争议的焦点是,“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定义?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记录是否构成绿色工厂参评“一票否决”条件? 各地评审的尺度不一,也造成不同省份入选的绿色工厂环境表现不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黑龙江、重庆、四川的企业环境表现较好,近三年来在绿网数据库中没有环境违法违规记录。 一家绿色工厂的绿色亮点是什么,有何生态价值,能为同行作何示范,都应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