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镍渣盖的房,是环保典范还是辐射隐患?
诸多实验证明,镍渣与镍砂样品的放射性都远低于国标,且目前并未有负面案例被曝出。 行业标准尚未发布、实施,镍渣砂就已得到应用,即使作为终端产品的混凝土没有风险,程序上也不合规。“合格的标准才能定义合格的产品。” 在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之前,多地监管部门对这一陌生的新型材料持谨慎态度。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16日《南方周末》) -
韩国一核电站泄漏29吨核废液,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正在调查
-
至少11人遇难,加州山火为何罕见地发生在冬季?
美国雪城大学地理与环境系荣誉教授雅各布·本迪克斯(Jacob Bendix)表示,加州冬季发生大火非常罕见,因为当地冬季通常多雨,植被太湿而无法燃烧。而2025年不寻常的干旱加上强风,让火势以毁灭性速度蔓延。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关大博预测,2025年加州山火的直接资本损失占总损失比重可能更大,但比起健康成本和间接损失,仍然只是一小部分。 -
美国怎么又烧起来了?
-
格式错误,公式乱码……“卖空气”项目遭全网围观
公众意见虽不乏个别“友商”的“挑刺”,但总体上非常专业、中肯且富有建设性,“网友们看得跟审定机构一样细”。 一些错误很低级。例如,在开篇的“项目概述”和“项目地理边界”等内容的描述中,就疑似出现遗漏标点符号、错别字等失误——“项目”写成了“项目项目”。 强调造林“从无到有”,才能有新增的碳汇,但某块土地之前到底有没有树,相关记录却很少。 -
AI鉴假,烟酒包易,黄金难
目前鉴假AI应用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类似,用大量且准确标注的图片数据训练。 以飞天茅台为例,需要采集的照片包括酒的外观、瓶顶、瓶帽喷码、飞天标、背标、瓶底等,专业鉴定师要标注的数据包括颜色、大小、字体、粗细等细节。 “AI鉴定就像双刃剑,假如造假团队掌握了AI鉴定都是看哪些参数,他们可以对标真品的参数提高造假技术,比如回收真品包材,破解溯源码算法,那会很可怕。” -
重量≈250亿部iPhone,AI也需“排泄”废弃物
早了解、早行动,才能及时遏制AI电子垃圾的危害,避免走上塑料污染的老路。 微软、苹果公司各自承诺到2030年达成零废弃物目标。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零废弃物承诺多集中在物流运输和包装塑料层面,对AI、数据中心产生的电子垃圾关注较少。 -
179人遇难! “飞鸟撞机”到底有多危险?
-
空气变好,“人努力”和“天帮忙”分别贡献多少?
2013-2020年间,减排是PM2.5浓度改善的主导因素。 2017-2020年间,新冠疫情管控对空气质量改善有贡献,但不是主导因素。 空气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在低浓度区间更大,空气治理后期对应的健康改善幅度更大。 -
全球塑料公约难产背后:各国立场“一厘米都没动”?
如果对主席建议案文做一个关键词检索,不难发现各国在谈判中最大的关切:“经济”出现了38次,“资金”有27次,远远超过“健康”的13次。塑料公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各国决定谈判立场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联盟”指责“务实派”逃避关键问题,是塑料经济的“既得利益者”;“务实派”觉得“高雄心联盟”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最支持上游限产的国家并不是主要生产国。 回望塑料公约筹备的两年间,正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两年,塑料公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考虑到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政府换届,2025年的外部谈判环境只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