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事故未达破窗程度?应急预案的启动门槛不应过高
在紧急情况下,应从常人的感受出发,信任自然人依据自然法的行事逻辑,而不是将已有的制度变成不能变的“祖宗法例”,变成约束人而非保护人的怪物。相关部门应考虑修正改进制度。 -
“红码”骑手列入行业“禁限名单”?良法美意也要程序正义
要想真正维护外卖快递行业的交通安全、保障各方利益,权责相符好过权责失衡,正向激励好过以罚代管。公权力若想约束骑手遵守交规,增进公共交通安全利益,还应评估“交通安全码”的适法性,谨慎评估类似的准从业禁止制度是否合理。 -
火车事故停运,乘客砸窗通风:保障乘客安全是首要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42条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针对自然灾害、恶劣天气、设备设施故障以及安全事故等对旅客出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依法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并定期组织演练。这起事件既彰显了乘客积极自救的精神,也在提醒铁路部门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生命至上,在列车停运、闷热缺氧的事态出现时,应允许乃至主动帮助乘客砸窗通风。 -
违规饲养烈性犬将被治安处罚:饲养宠物应权责相符
此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了一点,那就是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饲养烈性犬,不论是否已经造成伤人后果,均应追究其违法责任,对犬主处以治安管理处罚。这次立法修订为规范文明养犬开了个好头,有助于警方依法处置违法养狗行为,保护公众生命财产。 -
上海动物园为“禁止给婴儿喂奶”致歉:对儿童友好才是真文明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描绘了一幅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蓝图,要求开展不同层级儿童友好空间规划研究,制定儿童友好空间与公共设施的规划标准。这起事件也显示,建设儿童友好社会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坚决否定厌童仇童的社会风气,也要在公共政策与公共空间上友好儿童,让未来的主人翁得以开阔而天真地长大。 -
正义不必退让
让被打还手不再是“互殴”,被侵害者敢于制止侵害,才能坚守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弘扬惩恶扬善的法治精神,重塑社会价值观。 -
女童独自在家“饿肚子”事件: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中家长为养家糊口,无暇照料孩子的,不在少数。居委会、妇联、社区应及时介入,提供看护福利,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与照顾。这起事件中,女童母亲也应及时行动起来,对女童进行相应的规训与社会化教育,及早规制其身上的骄娇二气,让女童养成更为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家庭教育与人格教育的题中之义。 -
“清大经管”现形记:“拉大旗作虎皮”的机构该严查
盗用大学名头的私人“研修班”“游学班”危害不可小觑,不仅涉嫌侵权也涉嫌诈骗,让高校与学员都受其害,获利的仅是私人腰包。相关高校有必要行动起来维权,捍卫自身的财产权与名誉权,不给欺世盗名之徒提供场地与便利条件,堵住幸进之徒的“生财之道”,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
志愿填报的关键是知己知彼
避免选专业成为“抽盲盒”,不等于一定要花重金买服务,关键在找准自己的参照系与坐标轴,从知己知彼做起,收集更多信息,让志愿填报变成有准备之仗。 -
“导盲犬进博物馆”:服务好视障人士,相关法律法规还需细化
此次“博物馆拒绝导盲犬”的新闻事件,有助于让全社会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视障人士”的大哉问,探讨导盲犬的功能、用途、利益与性价比,集中社会资源优先为视障人士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列明导盲犬的具体使用场景与携带进入的必要性,并以替代性方案如专人服务与技术迭代更好地服务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