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租屋变灵堂太惊悚:房东不能侵犯租客对房屋的占有使用权丨快评
长期以来,国内的房东-租客关系颇为失衡,租客往往居于弱势地位。本案中房东一方心安理得地进行“停灵”而不事先协商,多少反映了房东的“强势心态”,以及“我的房子我为什么不可以进”的惯常思维。房东们亟须补上的一课是,租赁合同赋予了租客私权,只要租客履行了合同义务,包括房东在内的外人都无权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房屋。 -
新生儿逐年减少引发五轮冲击波:从产房开始,现在已到小学丨快评
从2021年开始,各地幼儿园就开始吃不饱了,先是民办幼儿园面临招生难,然后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然后一年比一年艰难,今年已是第三年。 理论上,新生儿出生数量减少的第三轮冲击波是小学招不满与关张。一般儿童六周岁上小学,2022年应为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历史高点。从今年(2023)开始受到冲击,从明年(2024)开始会受到暴击(比幼儿园晚了三年)。 -
就近入学提供保底选择,也应容许优秀学生飞得更高丨快评
“教师轮岗制”被视为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弱化择校冲动的好办法。不过,这是建立在“好老师造就好学校”这个假设之上的。但造就好学校的主要是好生源,次要才是好老师。大厂的孩子把爸妈买的房子考成学区房,就是对这一原则的最好注释。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
校内撞死小学生当反思:不执行人车分流,对学生缺乏真正的关心爱护丨快评
这起悲剧之中,从校方到班主任再到肇事教师,其所暴露的问题不止是管理漏洞、交通肇事或是涉嫌过失致人死亡那么简单,还有人文关怀的缺失。他们的作为似乎是在管理学生、控制学生、规训学生,而不是服务学生、保护学生,这显然是悲剧产生的一大诱因。 -
城市管理赢得人民口碑,当成为牢固的社会共识丨快评
淄博烧烤最近大火,原因并不在于淄博烧烤本身有多好吃,多独特,而在于政府对待经济、对待民生的态度。城管不再强行驱赶占道经营的商贩,而是帮助他们规范摆摊,降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交警也不再毫不留情给违停车辆贴条,而是把精力更多放在疏导交通保障畅通安全;环保局没有一刀切取缔露天、居民区烧烤,而是推广环保烤炉、开辟集中烧烤区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
父女占领网约车逾一天:平台应公正平衡司乘权益丨快评
网约车平台理应平衡考虑双方的权益、改变当下这种“乘客一投诉,司机就挨罚”的状况,比如以仲裁制度剔除主观/恶意投诉,以双向投诉/评价体系惩罚那些“恶客”,等等。毕竟,司机与乘客只是运输合同的服务者与消费者关系,并不是可以颐指气使的主奴关系。 -
国泰空姐歧视非英语乘客:同为中国人何来“白人高人一等”心态?丨快评
“在国泰的飞机上,只要你不是白人,英语好都不行”的现实,显示“内化性歧视”已在国泰空乘群体深入骨髓。 -
孟羽童离职让格力倾力打造的IP流失:对公司来说是个教训丨快评
格力事先没有与孟羽童就其个人形象、社媒账号等的使用进行约定。这导致孟离职之后,格力花大力气打造的IP形象流失了。作为拥有强大法务团队的上市公司,格力的这一失误可以说是非常低级的,教训深刻。 -
5·20多省新人领证数暴跌:生育成本过高是根本原因吗?丨快评
生育决策不等式是生育收益>生育成本,单看成本端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收益端与成本端对比才有意义。生育收益有金钱收益与非金钱收益。在社会化养老之下,金钱收益趋于消失,如今还有几个人考虑养儿防老?非金钱收益的有无、大小则取决于价值观。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子,就在于他们的价值观变了,消解了生育的非金钱收益。 -
从孙灏羽到武志红:能自证清白实属侥幸,不能放过诬告者丨快评
两起造谣事件之所以败露,都是因为事出偶然:刘某慧虚构性侵的真相,靠的是同伙“良心发现”才大白于天下;此次武志红迅速得脱冤屈,也是因为有人恰好发现了“聊天记录系搬运”。 “性侵性骚扰取证困难”异化成借口:“因为取证困难,所以不能要求我举证”,这是对“谁主张,谁举证”法治原则的侵犯,让被指控者陷入了自证清白的境地。 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大执行力度,严肃追查涉事者的刑事责任,以诽谤罪起诉涉事主体,让造谣者付出必要的代价,如此才能有效抑制网络上此起彼伏的造谣诬陷之风,保护好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狼来了”的悲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