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祈福是有益的心理按摩:希望大家处最佳状态,有极好考运丨快评
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建立,你内心对就那些在你的认知与控制之外的因素或“不确定性”获得了控制感,平缓你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你做成事情的信心。这种精神状态显然对你的临场表现是有利的,增加了你成功的机会。此时,讨口彩或说吉利话某种程度上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这就是“好灵啊”“应验了”的逻辑机制。 -
五年内禁售燃油车可行吗?第三次能源革命是什么样子的?丨快评
如果有第三次能源革命,不会是电池+电动机对成品油+内燃机的替代。首先,这两种能源使用路径都已在第二次能源革命出现了,且所充的电一般是火电,烧的基本是煤炭。其次,电的储能方式决定了其能量密度比汽油低多了,低效取代高效绝不是“能源革命”。最后,能源革命一定是开辟了新的能源来源,能源成本大幅度降低、人均使用能量大幅度增加。如果有第三次能源革命,大概率是可控核聚变,质量直接转化为能量。 -
“婚姻领域个人信用制度”来了丨快评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22人有权继承父母留给独女的遗产?反映法定继承成文法与习惯法差异丨快评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新司法解释重锤强奸、猥亵儿童,还应推进女童男童平等保护丨快评
这些问题,从男女权利平等的视角出发,即可迎刃而解:男女都可能施行强奸,也都可能被强奸。男女都可能施行强制猥亵或侮辱,也可能被强制猥亵或侮辱。男女都可能施行性骚扰,都可能被施行性骚扰。 -
上海高架史诗级互相别车事件:蓝车“别回去”对吗?丨快评
黄蓝两车使用极其危险的方式相互别车,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这正是警方通报中两车互相“斗气”的行为。当然,很多网民支持蓝车司机,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情绪。首先是对部分“特种车辆”滥用特权不守交通规则横行霸道的反感。 -
迷奸还是诬告?警方应彻查,犯罪者应接受惩罚丨快评
到底是迷奸、勒索还是诬告陷害,此案终究要有一个结果。如果迷奸、勒索成立,那么刘颜二人就应该接受惩罚;如果诬告陷害成立,那么当事女子就践踏刘颜二人的名誉权,同样应该接受惩罚。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公检法都该让本案水落石出了,不应该让任何一方的违法犯罪,变成“稳赚不赔”的零成本高收益行为。 -
爆笑全网的“枪决通知”或是一条催收短信,背后的灰色江湖不容忽视丨快评
规模庞大的逾期债务,催生了数量巨大的“催收公司”。而频繁短信电话骚扰威胁,甚至“爆通讯录”等软暴力手段,成为重要的催收手段。 -
出租屋变灵堂太惊悚:房东不能侵犯租客对房屋的占有使用权丨快评
长期以来,国内的房东-租客关系颇为失衡,租客往往居于弱势地位。本案中房东一方心安理得地进行“停灵”而不事先协商,多少反映了房东的“强势心态”,以及“我的房子我为什么不可以进”的惯常思维。房东们亟须补上的一课是,租赁合同赋予了租客私权,只要租客履行了合同义务,包括房东在内的外人都无权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房屋。 -
新生儿逐年减少引发五轮冲击波:从产房开始,现在已到小学丨快评
从2021年开始,各地幼儿园就开始吃不饱了,先是民办幼儿园面临招生难,然后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然后一年比一年艰难,今年已是第三年。 理论上,新生儿出生数量减少的第三轮冲击波是小学招不满与关张。一般儿童六周岁上小学,2022年应为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历史高点。从今年(2023)开始受到冲击,从明年(2024)开始会受到暴击(比幼儿园晚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