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黎十年被抢近50次:移民导致社会治安恶化,法国社会治理失败
法国的社会治理失败与文化退潮,其内因是当代法国人精神力量消散、传统价值观被抛弃、民族文化丢失。法国人慵懒、闲散、快乐地生活着,如同坐滑滑梯般惬意地印证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语,这种生活状态值得深思。 -
从庇隆主义到奥地利学派:米莱将带领阿根廷走向何方?
米莱自从走上政坛,就已经注定,他不能只是学者。他要成为政治家,甚至需要成为强人,才能把阿根廷推上发展轨道。21世纪早就不是强人时代,米莱也不是皮诺切特,阿根廷改革到底能走多远,很值得观察。阿根廷是中等国家的标本,它的改革成败,将对拉美甚至更多国家产生示范性的影响。 -
父亲带脑梗儿子跑网约车,何以牵动万千网友
我们在探究社会救助机制呵护遇困群体的同时,也应看到凡人们咬牙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为挚爱的亲人撑起一把伞遮风挡雨的非凡意义。 -
清华博士当占星师:算命作为职业,合法吗?
事实上,算命更多的是一种逃避。真正的勇气是在历经磨难后依然能保持勇气和决心,基于理性与勇气,去寻找解决之道,直面不确定性。求助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去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也比算命更靠谱。 -
打着“国家补贴”的幌子欺诈乡下老人,何以屡屡得逞?
基本事实是有些商家打着“扩大内需”“享受国家科技产品下乡补贴”的幌子对乡下的无知老人进行欺诈。 -
大学图书馆应该向公众开放
资料的多少且不论,哈佛大学的开放性,值得在中国推广。有意前往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外来人员,在办理访问申请后,就可携带有效证件进入图书馆。 -
蹭老式消费兴起:有助于青年与长者互相学习
“蹭老式消费”的核心要义是年轻人与长者在一定或一段时间内相处与互动,旅游短则一两日,多则三五天或一周,去长者饭堂吃饭和去老年大学上课则让年轻人与老年人有更长的相处时间,这样的相处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应。且这种学习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因为这样的相处与交流,年轻人可以获得长者提供的人生经验,长者可以被年轻人的活力或激情所感染。尤其于长者而言,如果年轻人乐于倾听他们的讲述或分享,他们通常的感觉是开心与满足,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会得到显著增强。 -
从“形式确权”到“伪忙碌”:形式主义为何总是趋向内卷
无论是“形式确权”也好,“伪忙碌”也罢,本身都是权力紊乱的一种表征。不管他表现得多么严肃和缜密,这种不以工作本身为目的的忙碌都不可能带来相应的治理效能,反而会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负面现象,影响治理效能的输出,加重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引发低效能感、工作倦怠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
一方提分手,另一方都应同意:或体面结束,或不受要挟
无论是真分还是假分,直接同意,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人在不爱自己的人面前,在一个总是设法“考验”自己的人面前,除了硬气一点,别无妙招。 -
拿电动汽车对比主战坦克:券商的“奇葩研报”为何层出不穷?
对于券商“奇葩研报”的动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哗众取宠。在金融市场中,信息发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