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拜佛上香,他人何必上纲上线
大凡我们出去旅游,不管是不是善男信女、文史专家,应该有许多人喜欢去寺院逛逛,看看那飞檐斗拱的殿宇、宝相庄严的法相、书法名家的匾额。即便文化上看不出门道,还有院中的参天古树、有趣的罗汉雕塑、放生池子里晒太阳的王八,就是听听和尚们敲木鱼念经、吃吃素斋,也觉得怪有意思的。 -
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丨养儿育女
通过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并告诉她,让她知道自己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以此建立起改过的自信,再加上监督中有陪伴,陪伴延伸监督,孩子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双向奔赴有多难?若心理能量不能对等,愿爱得更多的人是我
同时双向奔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双方的成长经历和心理能量是很难完全对等的。 -
帮养老院搬家:将来我们老了,也会这样“没人要”吗?
这家养老院的接收范围局限在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将老人暂时接回家去可能存在客观条件冲突因素,但周末抽空前来陪伴老人转移到过渡安置点,考究的是时间、精力、兴趣,是不能还是不愿呢? -
“抄得手都要废掉了”:罚抄是情绪输出还是惩前毖后?
我们或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可以怎么补救,下次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一般来说,学生自己想的办法是由内心生长出来的,他会心甘情愿努力去完成,比外部强加给他的有效得多。 -
上课不是演戏,教研不能只剩下“磨课”
一堂好课更像是一次探险旅行,旅途中发现你预想不到的风景,那才是课堂上最美的景观,这才是一堂课最有价值的地方,可能也是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 -
“老师,我以后不谈恋爱不结婚!”小学生为何这样想?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普遍较早,特别是乡镇学校,家庭教育比较缺失,老师平时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可信赖、可依赖的好老师。 -
开书店一定又“输”又“垫”?可总有人想试试丨人在职场
数字化时代的书店,应该是盛放“昨天的道理”的容器,属于每一个渴望、热爱、分享“道理”的人,并屹立于当下,努力成为进行时。 -
母亲的“感恩苹果”:谁对我好,我就要报答他
母亲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但是以我对她的了解,这只是开始,这些人情她会记一辈子。 -
“娃,上海好还是咱们这里好?”|回乡偶书
异地工作的人,都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带着孩子回到故乡,扩大他们的认知,增加他们童年生活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