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帮我写一段”:“表达外包”后,我不会说话了
语言不再是思考的过程,而成了生成的指令。我们只需在对话框里抛出关键词,就能换来一整段完整的表达,再从中挑选出看起来“最不像AI写的”那几句。 -
找工作的老父亲,成了信息洪流中的一座孤岛
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年轻人都能够轻松在网上获取岗位信息。但我父亲这辈的人,却很少能够在互联网上便利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最后大多还是要依靠传统的问朋友、找关系的低效能方式。 -
拼单后同事没给钱,我决定克服羞耻去要账
这一次,我终于突破心墙,不再甘愿承受那些本不该遭受的内耗及羞耻。 -
从断然拒绝到主动学习:高考之后,孩子必须考驾照吗?
其实孩子在意的从来就不是考驾照本身,而是他对于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
当一个给孩子花钱“慷慨”的爸爸开始精打细算丨养儿育女
不过分节俭,也不有求必应,而是将孩子视为家里的平等成员,以理性的消费观来考量他的各项支出,这也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和尊重。 -
高考是一次成人礼
高考只是通往远方的一个路口,每一个方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景。我们只要付出了努力,尽力而为,结局已经不重要。因为结局是你努力的馈赠,不嫌多更不要抱怨太少。 -
“公交判官”上线失败:面对小学生说脏话,我该忍忍还是站出来?
说脏话也不是个例,我又陆续听到一些刺耳的声音。这还是祖国的花朵吗?我很是烦闷,暗暗期待能有位“公交判官”站出来,维护一下整个车厢的秩序。 -
当“女儿”成了客籍:怀孕后,狭小工位竟是我的避难所
对孕妇而言,一条平坦的非机动车道、一份人性化的处方笺或是一句“出嫁的女儿也是家人”的认可,或许比“老弱妇孺优先”的标语更为实在。 -
找不到人工客服后,我成了更“安静”的消费者
与智能客服的一次次周旋让我学到,如果非要在解决问题和态度礼貌中选一个,我更倾向于前者。毕竟,AI的礼貌千篇一律,但“你问的我都懂”的这种交流,还是仅限于人与人之间。 -
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困惑:如何逃出时间和身份的魔障?
非全日制研究生跟在职研究生和同等学力是不一样的性质,但总有人喜欢将这些混为一谈,认为左右不过是“水个学历”,随便读读便可拿到文凭。其实,我们真的没他们想的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