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划算的交易不会出现在阅读的世界
如何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又不致把自己弄到精疲力竭,是重要但很难回答的问题。 -
姜德明:书话文体的鼓吹者和耕耘者
读姜先生三十多种书话集,不禁想到,现代文学史上的各种新文学版本、各色文体作家,几乎被他写尽了。 -
美人名士以心不动为佳
《西厢记》写双文“尽人调戏”,金圣叹大赞特赞,钱锺书以为“几类无耻”,其实金批另有其道理,不容不察。 -
严怪愚笔下的郁达夫
郁达夫声名卓著,性格狂狷、不拘小节,难免让年轻气盛的严怪愚心生不满,因而对其不甚正大的言行着意详细描绘,且故意讥讽。 -
琐忆傅璇琮先生
傅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他的刻苦和高产,而是他自觉地担当起引领学术、组织团队、奖掖后进的责任,成为事实上的学术界领袖,他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而这一特点在他晚年日益突出。 -
徐子荣与《我的前半生》的成书
据徐清漳回忆,溥仪穿着一双普通球鞋,风尘仆仆地赶回来,面对徐子荣无拘无束,谈笑风生。 -
岭南词宗詹安泰的历史定位
夏承焘、唐圭璋题词,以吟踪忆述,寄托哀思,颇有今昔之叹。其中,南中国士,一时无双,就是对其历史地位所作的论定。 -
为什么汉语中的“咱们”,在日语里找不到贴切的对应词?
近代以来的脱亚入欧风潮,让很多日本人从羡慕和魂汉才转为崇仰和魂洋才。西风劲吹,两国渐行渐远,加之历史上的渐变,中日在文化上的差异也表现得很明显。 -
人生就是一场翻译
琳达这部传记就是个脆弱力量的典范。她不忌讳暴露家庭中的各种阴暗面,带着批判性思维,看待自己成长的经历。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直视它。 -
牟润孙三缄其口的一段经历
牟先生对早年的一段经历三缄其口,给为他作年谱者留下了不少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