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春翔先生的误解
陆深那段文字,并不艰涩,让人不解的是,此后许多学人引到此段文字时,不知为何,均与毛春翔先生一样读误了。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复杂社会为什么会崩溃?
一言以蔽之,征服他国带来的巨额财富,造就了富裕的罗马帝国;而充裕的财政,则形成了昂贵的国家治理模式。在其出现拐点之时,却遭遇了农田抛荒与商业衰弱。这种治理模式,就难以为继了。 -
《蜀葵》一诗的作者及其他
由于不易解释的原因,前朝的诗歌被误为后人所作,历史上不乏其例。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我的师兄徐有富
千帆师发现有富对这门课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几年后便让有富代他讲授这门课,并且师生合作,对《校雠学略说》进行大幅度的扩充、改写。经历十个寒暑,终于完成煌煌四大册的《校雠广义》。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爱因斯坦论政治》:在他的政治信条里,人始终排在第一位
在给好友劳厄的信件中,爱因斯坦表示不赞成科学家要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观点,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
林庚白 “吹诗”第一 ——读《唐大郎文集》札记之二
林庚白自视甚高,连唐大郎也觉得他狂妄甚至有些乖张。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俳句翻译的信达雅
诗是想象力的产物,译诗也需要想象力。俳句不可译,不妨理解为翻译俳句更需要创作,或叫再创作。译者放不开手脚,往往是中了俳句短的魔咒。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大屠杀之后,大屠杀就不再重演了吗?
作者的厉害之处是,他不仅采访了卢旺达大屠杀的幸存者,还采访了大屠杀的刽子手。这些珍重的口述史料以双重视角向世人展示了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恐怖记忆。 -
陈三立从湖南所领的薪金
从陈宝箴逝世到清朝灭亡,湖南水口山官矿按月致送陈家薪金百两,十一年算下来共计白银一万三千余两,这份报酬无论是价值还是情谊,都是沉甸甸的。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毕业”的腹黑
日人对涉及终末的概念,比较忌讳,即使在非说不可时,也会规避直接的表达,而选择一种委婉的说法:如把死亡说成“他界”,杂志停刊说成“休刊”,情侣分手说成“保持距离,还是朋友”,等等。毕业的引申义,正是这种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