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大园的2023年度书单
我觉得莱恩是21世纪以来最棒的生物科普作家,博学与奇思齐飞。好作品大概就是像这本,许多年过去,一半的妙想今天读来依旧精彩,仍然是最有可能的图景;而另一半当年是假说的如今成了学界共识,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寻常人的生活。 -
黄骏的2023年度好书
在外力冲击下,晚清国势业已江河日下,世人多意识到欲续国祚,须引西法而变旧法,可引入西法并未如预想中的那般立竿见影,反而引发了诸多新问题。 -
容庚先生和他的丁酉同年们
卢叔度和先生同为粤人,且都好古敏求,自是同声同气,十分投契。大概可视之为广州话所谓的“死党”。 -
黄仕忠 | 忆平慧善老师
我于1978年秋至1985年夏在杭州大学读本科和硕士。有许多老师给我们上过课,如同和煦的春风,给年轻的学子以温馨的感觉。如今四十多年过去,老师们大多已归道山,而我的记忆也变得模糊,幸而尚有依稀的印象,遂写下这些内容,谨此表达对老师们的怀念。这是其中一篇。 -
江晓原丨我的2023年读书报告
温伯格的玩票科学史可能真的是科学家需要的科学史,但他显然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却不是历史学家或科学史家需要的科学史。 -
王绍贝的2023年度书单
一个想象中的加利西亚国家建构记忆,却一直流传到21世纪,并在乌克兰独立后重回人们的视野,将加利西亚作为幻想中的乐土加以追忆 -
面对民主制度的退潮,查尔斯·泰勒开出了这样的药方
人民无力,既是民主制度衰败的原因,同时也是结果,所有问题都是盘根错节地形成恶性循环。 -
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术巨匠:略谈翁同文先生的出版史与科技生活史研究
翁同文先生的治学植根传统,视野与方法深受西学影响,将文献与文物高度结合,将社会与人生充分融贯,特别关注下层社会、特殊技艺以及基本典籍。 -
永世难忘的师生际遇:回忆姜亮夫先生与“楚辞班”
自王静安先生提出用“地下之材料”以“补正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以来,学界无不称赞。姜先生则在此基础上又加入“民俗”一项。他不但在讲课中经常强调从民俗角度切入以研究楚辞的重要性,并给我们指定了几种民俗学方面的参考书,而且在《九歌》研究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民俗资料。 -
王贤才丨两次焚稿,九译其书:我翻译《希氏内科学》的历程
进入临床课程后,我就知道美国有部享誉世界的医学名著《希氏内科学》, 老师们戏称它是临床医学的《资本论》。我深感它的博大精深,论述系统、严谨,尤其侧重于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联系,就有了把它译成中文的念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