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井省三:一个日本老学者的梦
广州的现代文化资源在塑造今天广州人的身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对话日本汉学家藤井省三:在东亚和世界文学的关系中审视鲁迅文学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宋明炜:粤港澳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依然生机勃勃
在人类学的意义上,广东无论是在族群还是文化上都隐含着中原文化传统的DNA。 -
当我们谈论犬儒主义,我们在谈论什么?
“它的失望,它的瘫痪和无望的感觉,实际上可能传达了对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困境的残酷的诚实,成为现代犬儒可能是已经意识到事情已经出错的第一步。” “民粹主义和犬儒主义一样,都成为了万金油一样的术语,用来指代那些仍然定义不清的东西。它们都作为一个否定或拒绝的术语而被使用。” -
莫言:希望将来人们说我是一个剧作家
“在莎士比亚的塑像前,我就发下誓言,用我的后半生完成一个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换。” -
赵鼎新:历史没有任何一种前定的终结
对我这个从旁门进入社会学的人来说,就会觉得社会学是中国人的一个固有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个强项,所以我并没有认为社会学是舶来品。 我身上原来没有那种西方的从犹太/基督教带来的线性史观,而我也总是会忧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那些被掩盖了的倾向,并且认为历史没有任何一种前定的终结。 -
专访丨虹影:作家不能把自己锁在象牙塔
-
大江健三郎逝世:作为一个日本人意味着什么?
两位作家用他们死亡的方式给出了答案:三岛死于45岁的盛年,暴烈地切腹;大江死于88岁的晚年。前者用自杀消解了二律背反,后者的存在主义,始于存在的焦灼,终于存在的勇气。 “大江健三郎最深沉的部分是世界主义的,这使他可能缺乏今天的人们所注重的激进思想家色彩,但他是攸关人类生存的政治与精神问题的重要参与者。” -
全国政协委员皇甫宜川:儿童影视教育应纳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标准
“一个社会的未来是什么样,就看今天的青少年了。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影视教育,仅仅从文化和价值观的层面来入手。影视教育从根本上是一种语言教育,背后还包含着审美教育。”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全国政协委员曾小敏:戏曲进校园应增强原创力,打造课本剧
曾小敏希望,国外观众不仅能够去看、去听、去体验中国戏曲,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买得到、用得着包含中国戏曲元素的产品,让中国戏曲成为世界的潮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