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狂飙飞车》:六旬老汉再就业有什么看头?
年少英才与成名老将的对决,一直是影视作品所热衷的题材。 故事这样讲下去,电影可能会成为一部老将传授经验心得,帮助年轻人成长的励志片。但《F1》此时选择了另外一种展开方式。 -
“泥潭”内外的刘楚昕:一位90后作家被流量击中之后的思考
-
双胞胎妹妹替我上班,这部韩剧照见年轻人的自我否定困境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无法跳出这一体系,又难以获得他人的认同,最后往往只能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 -
弃夫潜逃后,她们该怎么办?
“市场使再婚、纳妾、重婚、私奔、同居、卖淫等选择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日常生活艰难所带来的特殊选择……通过选择上述任何途径,妇女都有可能把自己从迫在眉睫的贫困危险或无法忍受的关系中拯救出来。” -
排长队看《拾穗者》,直击“奥赛博物馆在华最大展览”
展览集结了逾百件1848年至1914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艺术杰作,涵盖从学院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奥赛馆藏中几乎所有重要艺术流派…… 相比法国观众,中国观众或许更能理解“缔造现代”的主旨,“中国人认为20世纪应该就是19世纪的延续,中国的当代艺术从现实主义中汲取了很多养分,这一点和法国就不同。” -
一代宗师不能大喘气:舞剧《咏春》这三年
“舞者身姿挺拔,在人群中也许能看得出来,而武林高手是深藏不露的。” 佟佳家观察到,随着舞剧市场升温,出现了一批名字、元素模仿爆款作品的“仿制品”,但市场反应冷淡,这意味着观众不会为简单的复制埋单。 -
一位韩国社会学家眼中的年轻人:成为“人造人”才能生存的一代
不平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人面对不平等,会渐渐变得麻木。 人们都知道是社会这个集体在折磨个体,却无人从社会本身出发去探索解决之道。越来越多的人,只能给自己的日常生活,给个体的小小实践赋予积极的意义,以此撑过一天又一天。 -
江苏大剧院员工发文评选女观众,已被辞退
-
一封回给父亲的长信
“今天父亲节演这个戏,那种思念又涌上心头,但是我现在跟自己说,我要转化为动力,把它好好地完成。” 父亲的早逝,成了焦媛的心结,替父完成艺术遗愿的执念也更为深重。父亲与女儿的身影逐渐重叠。 -
好莱坞大厂破大防了?正式向生成式AI开炮